龙说夜郎 | 贵州普安“满汉合璧”一古碑,往事记何人

撰文:龙虎 | 2021-10-26 10:0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大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67年,留下一些满文碑,这些碑大多分布在辽宁、河北和京城,西南地区的滇、桂、川偶有零星出现,贵州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仅发现一通,位于普安县窝沿乡上寨村牌坊组。所谓“满文碑”,即碑文用满文镌刻。其实碑文使用纯满文的,也极为少见,绝大多数是满汉合璧,即碑的正面(碑阳)用汉文镌刻,碑的背面(碑阴)用满文镌刻,普安这通也不例外。碑阳阴刻汉文二十三行,楷书竖排。碑阴镌刻满文,亦为二十三行,像一个个首尾相连的小海马,字迹隽永俊秀。按清代碑制,黎明百姓不能立碑,只能使用圹志(墓志),因此该碑的主人可以肯定与官员有关。邓亮功,贵州普安厅窝沿乡上寨人,祖籍清泉县(今湖南衡阳市衡南),字寅轩。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进士,列三甲七十四名。同年升蒙化厅(今云南巍山县)同知。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调任山东登州府招远知县。道光十五年(1835),调济南府章丘知县。清史评价“以迁去职,民感思之”。

普安县上寨满文碑(碑阴)拓片 拍摄:李璇

普安县上寨满文碑(碑阳)拓片 拍摄:李璇

详读碑文,此碑和邓亮功有关,但并不是道光皇帝封赠邓亮功个人,而是旌表其整个家族。碑文开篇即为“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祖父邓文科“年逾百龄,五世同堂”,赏赐“六品顶戴文林郎”。文林郎是清代七品散官的行政级别,相当于享受县级干部待遇,但没有实职。在此基础上,还特别赏赐六品顶戴。意思是尽管只有七品的级别,但可以佩戴六品的帽饰。除祖父受旌表外,其父邓开榜亦被敕赠为文林郎,皇帝的颁奖词是“褆(zhī)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诒谋,裕作政之方。”此外,邓亮功的祖母罗氏受赞“箴诚扬芬,衍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继祖母曾氏受赞“珩瑀传芳,苹蘩展敬,溯诒谋于阃(kǔn)则,济美益彰”;母亲罗氏受赞“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lǘ),式被自天之宠”;继母匡氏受赞“毓英名阀,丽德高门。琴瑟调在御之和,令模夙著。机杼媲中闺之美,慈训攸昭。”这些赞词尽管晦涩难辨,但均是清代赞扬妇女的官方用词,通常由翰林院撰拟,报大学士奏请亲定,显示出皇家御制的严谨和正规。碑文还侧面印证了普安邓氏的家族谱系,同时这些家族女性均被道光皇帝恩封为七品官员家眷的尊称——孺人。

这通皇家御制的满文碑,制式也相对规范。该碑镌刻于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初九,正是邓亮功新官上任山东登州府招远知县之时。整碑分为碑首、碑身和碑座三个部分。按照康熙十八年(1679)颁布的碑制,七品官员石碑的碑身,高五尺五寸,宽二尺二寸。清代营造尺一尺为32厘米,换算下来就是高176厘米,宽70厘米。此碑碑身为竖长方形,宽正好70厘米,加上两侧碑柱各宽18厘米,总宽为l06厘米。因碑体受损,残高126厘米,猜测原始高度也在规范之内。碑座古称碑趺,长方形称方趺,乌龟状称为龟趺。龟趺等级较高,四品至七品官员只能使用方趺,七品官员方趺高二尺四寸,约76.8厘米,该碑碑座为方趺,但中段被毁,因而无法确定其原始高度。碑首也是反映官员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此碑碑首无存,但根据碑制,应该是圆首,高度在一尺八寸,即57.6厘米之内。此外,该碑共镌刻九条龙,碑阳两侧透雕两条缠柱云龙,依柱盘绕而行,活灵活现。碑阴两侧浅浮雕双龙腾云,栩栩如生。满文上方额部还浅浮雕一云龙。鳞甲错落,行踏绛气之势,彰显皇家风范。

普安县上寨满文碑(碑阴)双侧浅浮雕龙纹拓片 拍摄:李璇

普安县上寨满文碑(碑阴)额部龙纹拓片 拍摄:李璇

按照碑文,立碑只是旌表的一部分,道光皇帝同时还旌表修亭建坊。据普安县史志办撰文记录,满文碑原置于村头香亭内,可避风遮雨。香亭为清代常规石筑祭祀建筑,高约6.6米。四角筑有四根盘龙石柱,周围镶嵌石板,正面石板留有拱券小门,可容一人进出焚香拜祭。亭盖重檐攒尖,飞檐翘角,当地称“诰封香亭”。离香亭百步之外,建有“邓文科百岁坊”,可惜亭坊皆毁。不过,因之得名的牌坊村民组,却得以长期保留。

普安县上寨满文碑 拍摄:游侠考察队

2017年11月21日,矗立公路旁的满文碑遭遇车祸,被撞得四分五裂,虽经文物部门抢救性修复,移至旁边荒田,奈何文残字磨,已经无法全部辨认。幸运的是,多年前黔西南州博物馆制作有该碑满汉双文拓片,使我们今天能够通过拓片释读,尽力还原这通“石质文献”的原始风貌,从而加深认识这方难得一见的满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