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戚托谢党恩》——“脱贫主旋律 幸福最强音”贵州省同步小康优秀歌曲作品推送
一幅舒心的画卷,带着新时期农家生活的芳香,美在人们心中,美在人们眼前。红墙灰瓦、花窗雕栏,一栋栋具有牛角、虎头等少数民族元素的特色民居依山而建,台阶式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正依着廊亭栏杆飞针走线做刺绣,这便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特色小镇给人的第一印象。

阿妹戚托谢党恩
00:00 / -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是集搬迁安置和景区为一体打造的易地扶贫安置示范点,小镇依托晴隆二十四道拐,围绕旅游布置业态,为搬迁户提供就业保障。因为有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举措,让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获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体验。《阿妹戚托谢党恩》这首歌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脱贫群众的感慨和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
《阿妹戚托谢党恩》是由火凤凰作词、丁时光作曲、穆维平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根据阿妹戚托小镇的搬迁故事进行创作。歌曲一开场便是悦耳动听的“阿妹戚托”曲调,深情婉转的旋律、清新质朴的歌词深情地表达了广大彝族儿女在党的政策扶持下,走出大山、告别贫困的感激之情。“阿妹戚托”汉语意译为姑娘出嫁了,她们激情难抑,跳舞到天明。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是嫁出新村还是嫁进新村,彝家儿女总是要真诚地向党谢恩。
作词人
丁时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省管专家。
著有个人作品专集4部;曾荣获各级各类奖项150余个,其中全国征歌比赛一二三等奖40余个、省部级一二三等奖60余个; 4次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2次荣获省政府文艺奖和省专业文艺奖;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央视“春晚”贵州分会场演出及省电视台多届“春晚”等省级以上大型活动,或担任总撰稿或创作主题歌、朗诵诗数十首;数首歌曲在海外及港台传唱;其编剧的作品有中国首部大型苗族英雄史诗合唱剧《亚鲁王》、大型彝族音乐舞蹈诗剧《索玛花开》、雅诵剧《龙岗劝学》等。
作曲、演唱者
穆维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曾荣获中央电视台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职业组民族唱法优秀奖;2003年“中华民歌演唱大赛”铜奖;第四届、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奖;2005获得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职业组“金黔奖”,贵州省第八届、第九届“十佳优秀青年”;贵州都市“年度人物”称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老师题词誉为“清纯、质朴—情姐下河第一人”。
撰稿人:陈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