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新突破”,取得“六大新成效”!黔南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5-10-29 10:59

10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南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黔南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316”总体部署,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三个新突破”,取得了“六大新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三个新突破”——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黔南州GDP由2020年的1623.55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947.16亿元,今年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新跨越;人均GDP由2020年的4.65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5.57万元,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取得新突破。工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百亿级企业实现“零突破”,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双百”突破。立足磷矿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建设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园区总产值突破680亿元,正在向千亿级园区迈进。

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取得新突破。立足“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举全州之力打造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小七孔景区去年售出门票突破600万张,单日入园游客最高突破7.75万人次,今年国庆期间,荔波上榜全国热门县城前十名,荔波县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荔波旅游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六大新成效”——

产业发展构建新体系。聚焦“富矿精开”主攻工业,“2+3+N”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以上,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达51.8%,工业税收占税收比重达48.1%,黔南高新区今年有望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工业“挑大梁”作用更加明显。聚焦“接二连三”提质农业,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六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效益逐步壮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农业“压舱石”基础更加稳固。聚焦“串点成线”突破旅游,荔波小七孔、“中国天眼”、三都“村马”、罗甸大小井、龙里河大桥等景点“火爆出圈”,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5%,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旅游“助推器”活力更加强劲。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51.5%提高到2024年的54.8%。累计建设和改造棚户区3.98万户、老旧小区6.83万户、背街小巷341条、地下管网1971公里。完善“15分钟城市生活圈”建设,城市生活便利度、舒适度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类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抓好“两清两改两治理”,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2.3万户,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发展动能注入新活力。完成35项国家级、67项省级改革试点,政务服务扁平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园区区企合一等改革成效亮点纷呈。构建“1+4+6+12”招商体系,推进专业化精准化招商,累计引进百亿级项目2个、50亿级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33个。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持续深化与广州的东西部协作,与浙江湖州、广西河池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区域协作水平不断提高。建成16个国家级、10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科创平台全覆盖。全力服务国之重器“中国天眼”运行,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100颗,科技成果全球瞩目,“中国天眼”已经成科技引领的“金字招牌”。

生态文明绘就新画卷。以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为契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以上,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100%和99%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市(州),黔南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荔波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黔南高新区获批国家碳达峰试点,生态“含绿量”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民族团结取得新进步。在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基础上,黔南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为统领,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培塑典型,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果。“十四五”期间,获命名国家级示范单位5个,省级示范单位27个,获国家和省级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个、模范个人23人,建成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16个,为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全州重点民生支出占预算支出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30万人,全口径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均超75%。新(改扩)建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校400余所、新增学位10万余个,实现省级示范性高中、幼儿园“县县全覆盖”。成功创建5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三级中医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县域就诊率超92%。养老、托育、社会救助等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