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在贵州 │ 全省林业工作会 — 回顾2023 展望2024

贵州省林业局 | 2024-02-06 13:01

2月6日,2024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在贵州省林业局召开。会上,就2023年全省林业工作进行回顾,同时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和规划。

2023年全省林业系统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奋勇向前。全省林业绿化、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地建设、林业防灾工作硕果累累,林业产业、改革创新、保障支持工作成绩显著。

一 创造四个第一

2023年全省完成了744平方公里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年度治理面积居全国第一,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省自然教育基地达到了320处,位居全国第一,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同时,贵州林业还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知识编入了义务教育初中版教材,这是全国的首创,为提高全民的林业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出了贡献。此外,全省还保持了18.28 万名生态护林员的队伍规模,省级生态护林员的资金和选聘规模也是全国第一,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二 多措并举 成效显著

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321万亩,新增国储林项目建设184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10万亩,树种结构调整完成试点面积40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7.21%,森林覆盖率达到63%。开展了多项专项行动,打击毁林毁草的违法行为,降低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加强资源保护屏障。同时优化自然保护地和重要湿地的名录,建立六级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涉林案件数量、违法占用林地面积、违法采伐林木蓄积都大幅下降。

坚持用好“林长制”,有力促进“林长治”。压实地方责任,督促问题整改。开展了“清风”“网盾”行动督导,从严督办破坏林草资源案件,全年督办80件案件,处罚了2356万元,收回了3650亩林地。与湖南建立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完成多项调研督导,助推国家公园创建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三 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247亿元,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3467万亩,林下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油茶作为贵州林业的特色产业,扩大种植了23.2万亩,改造了38.13万亩,提高了品质和产量。新造山桐子种植基地29.67万亩,为生物柴油和化工原料提供了可靠的供应。全省培育了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5家、省级266家,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林业企业。此外,全省还建设了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处,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引领。

四 创新引领 深化改革

法治化、改革化、创新化是2023年全省林业系统的工作特色。全省修订出台了7部涉林地方性法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全省承担了8类44项改革任务,类型和数量为历年来之最,涵盖了集体林权制度、保护区管理体制、国有林场收入分配、商品林赎买和公益林补偿等多个领域,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启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林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茂兰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模式。全省创新开展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提高林场的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持续推动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为林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开展了“森林碳票+生态修复+生态损害赔偿”试点建设,颁发碳票15张,获得了授信5.68亿元、放款1.86亿元,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

五 保障工作更加突出

充分发挥保障、科技、宣传的发展优势。全省争取到了中央林业资金76.8亿元,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建立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69个,培育各类苗木10.87亿株,为林业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木保障。全省审(认)定林草良种25个,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种源保障。争取到36个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新立项24个林业科研项目,为林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持。全省有42项林草科技成果被国家林草局科技推广成果库收录,为林业发展提供科技成果的应用支持。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赤水竹林生态站通过国家林草局立项评审,为林业发展提供了科研平台的建设支持。

过去的一年,对于贵州林业发展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在2024年我们又将做怎样的部署,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林业工作主要预期指标是:完成营造林任务280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3.3%左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350亿元,其中,特色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30亿元、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达850亿元。

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洪成表示,2024年,全省林业系统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森林质量提升、林草资源保护、林业产业振兴、弘扬生态文化、智慧林业建设、深化林业改革“六大行动”。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在扩总量、提质量上见实效。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完成人工造林0.4万亩、退化林修复239万亩、低产林改造200万亩,草原改良1万亩。高标准建设国储林项目。建设国储林省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高质量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完成树种结构调整试点建设任务10万亩以上。高水平强化种苗保障。培育油茶、山桐子及其他珍贵乡土树种等保障性苗木1700万株以上,示范引导社会育苗8亿株以上;生产油茶、核桃等良种穗条350万枝以上;收集林草种质资源1000份,新建种质资源库2个,审(认)定林草良种5个以上。

实施“林草资源保护”行动,在重监督、强管理上见实效。加快构建资源监督管理体系。探索省级林草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应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案件数量下降20%左右。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梵净山、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修编报批;推进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加快构建林业灾害防控体系。建设230公里防火应急道路、2953公里生物隔离带,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下;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加快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开展《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推进5个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站)建设。

实施“林业产业振兴”行动,在优生态、惠民生上见实效。推动林下经济提质增效。用好555万亩国有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培育1至2家林业龙头企业上市;编印《贵州省以竹代塑规划》,打造以竹代塑试点示范。推动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扩大种植油茶23万亩,改造油茶基地35.6万亩,推进8个省级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新建山桐子产业基地30万亩,整村推进“四旁”种植山桐子。推动森林康养提质增效。提升打造5家试点森林康养基地和10家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2家以上、森林康养小镇5家以上。

实施“弘扬生态文化”行动,在育文明、扬新风上见实效。加大自然教育宣传力度。提升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成20个景观优美森林村寨;打造乡村美化彩化示范点,完成乡村绿化6500亩。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加强林业主题宣传;筹备启动第五届中国绿化博览会贵州展园建设。

实施“智慧林业建设”行动,在补短板、夯基础上见实效。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做深做实“大数据+林长制”“大数据+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章,建成贵州林草大数据监管平台(一期);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设备。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建强管好赤水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站、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核桃国家良种基地、贵州林业有害生物鉴定中心等平台;突出抓好木本油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碳汇开发等技术攻关,立项研究项目37项;力争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3项以上,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5个以上。全面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提升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建设水平;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

实施“深化林业改革”行动,在激活力、促发展上见实效。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台《贵州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集体林业大县评定标准;因地制宜推动改革试点创新。深入推进国有林场制度改革。推进扎佐、龙里、普晴、从江4个国有林场试点改革;加强国有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其他职工意愿强、经营条件好的林场参与试点改革。深入推进保护区管理制度改革。总结推广茂兰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做法。深入推进林业碳汇改革。开展全省林业碳汇固碳潜力研究,构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持续推进林业碳汇(碳票)试点建设,颁发全省第一批林业碳票,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库建设和CCER项目开发试点,制定全省林业碳汇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林业碳汇市场交易。

盛世兴林业,奋进正当时。在新一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推动全省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