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看贵州|盘活传统村落“聚宝盆”,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综合广播 | 2021-08-29 20:24

乡愁连着根与血脉,承载着记忆和历史。记住乡愁,不仅是文明的赓续、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如何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文情怀转化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源动力?黔东南州天柱县积极探索,一批传统村落在发展中焕发出了新活力。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山间洒向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的甘溪侗寨,光影间清澈的山泉水流淌过寨子,鸭子咯咯地在水中嬉戏,宁静的侗寨在晨雾中苏醒。

村口的广场上,穿着黑衣服、系着红腰带的村民手中拿着棍棒开始操练起功夫来。在58岁的陈光照记忆里,甘溪侗寨的功夫是祖辈传下来的文脉,一招一式都是他们不能忘记的乡愁。“我们都是祖传的,祖祖辈辈都要传下去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家家户户都有。”

村民 陈光照

资料记载,甘溪侗寨的先辈在洪武年间从江西避难至此,600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也被外界称为“关溪”,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古老村寨里,却人人身怀绝技。村民陆承龙介绍:  

“‌开始的时候我们这里是原始森林,‌‌水源也很丰富。‌‌但是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很艰苦,特别是‌‌凶禽猛兽的干扰。‌‌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祖辈就开始研习这些飞禽猛兽的动作,形成了虎拳、猴拳,抵御凶禽猛兽有一定的作用。‌”

村民 陆承龙

功夫菊花、功夫小道、功夫楼、功夫菜……漫步在甘溪侗寨的山水楼宇间,功夫的文化元素赋予了这个侗寨不一样的魅力,也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犹如走进了一个武林世界。

2015年,甘溪侗寨的功夫文化在一次记者的偶然采访中被外界知晓。自此,这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功夫村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地也敏锐地嗅到了发展的机遇。渡马镇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说:“当时我们在想,怎么利用我们这个功夫文化,还有侗家文化来振兴我们乡村的问题,想打造成一个原滋原味的,有农村气息、有乡愁气息的一个休闲好去处。”

共和村党支部书记 唐安厚

唐安厚的愿望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有了实现的希望。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距离县城仅18公里的甘溪侗寨告别了过去闭塞的环境,用功夫文化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往打卡。在外务工的青年人也陆续返回家乡,或开民宿,或开农家乐,村子逐渐热闹起来。民宿老板陈引娣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从外面打工回来,最近几年搞旅游嘛,就留在家里面。来的人也多,交通也方便,一个礼拜也有四五个客人来住。在家里我们就想搞民宿,弄点小吃,感觉挺好的。”

共和村驻村第一书记 陈臻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好村里的功夫文化,甘溪侗寨在今年成立了功夫队,并把功夫传承写进了寨规民约。共和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臻说,如今的甘溪侗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提高,这也是功夫村未来发展的方向。

“‌‌让外界的人到这个地方来旅游、来研学,提高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济能力。我们乡村振兴它是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老百姓在原来的生活已经满足的情况下,精神文化娱乐这一块就必须要和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相符。‌”

三门塘村 刘氏宗祠

而在距离功夫村30公里外的坌处镇三门塘村,这里的村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家乡的文化。

在三门塘村刘氏宗祠的门前小广场,网络名字“东方三毛”的姜继辉正和其他几名主播一起,站在手机前,给屏幕另一端的网友们介绍三门塘村和这里的宗祠文化。

拥有78万粉丝的姜继辉一年前还是一名货车司机,依托三门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他通过拍摄短视频传播家乡文化。“我们家乡这边的风景、文化、美食、特产也很吸引人,带货我是喜欢带我们家乡的土特产。每个景区我都去拍视频,给我们家乡带来一些流量,宣传我们天柱。因为天柱这么好的风景,还有我们家乡的文化,很有信心。”

三门塘村党支部副书记 吴厚先

坐落于天柱县清水江边的三门塘村已有千年历史,古树、古碑、石桥、吊脚楼是这个古老侗族村寨的标志,而最被游客津津乐道的是这里的宗祠文化。历史记载,300多年前的三门塘是有名的木材交易码头,兴盛的木材交易曾让这里商贾云集、富甲一方,留下了王氏宗祠、刘氏宗祠等建筑。三门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厚先介绍:“清水江的外三江,外省的木商要到贵州来采购木材,就全部聚集在三门塘,老百姓发家致富就建了这些房子。宗祠文化它是有寓意的,建宗祠就是在家族里面议事,宗祠活动就在宗祠里面,家族是有家风、家教、家训。”

坌处镇党委副书记 胡国锦

宗祠文化衍生出的家风、家训文化以及村寨古老的韵味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三门塘村开始把眼光放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今年6月,黔东南州第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天柱县举行,三门塘村被列为重点项目打造,给村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坌处镇党委副书记胡国锦介绍:“‌‌结合我们现在新的形势的发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注入新的内容,包括我们下一步会跟周边县市、其他省市‌‌把旅游线路串联起来,我们往上走就是锦屏,下面的湖南周边都是能够串成一条线的。‌‌‌‌目前三门塘是一个3A级景区,现在我们正在争创4A级景区,不断地扩大它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周政旭

在天柱,像甘溪侗寨、三门塘村这样有着独特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还有很多,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政旭认为,共赢是关键。

“‌‌贵州是一个文化千岛,各个村寨它会形成自己特定的一种生计模式、‌‌生活习惯,然后再凝聚再升华,就会形成他们相对比较特色的一种文化。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千万不能‌‌割裂来看,在保护当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把‌‌特色保护下来,把风貌传承下去,走出一条贵州山地传统民族村寨的‌‌乡村振兴道路。‌”

天柱县县委常委 副县长 骆炳坚

2020年,天柱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2亿元,同比增长5.88%。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当地正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把天柱建设成为黔东南州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地,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结合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契机,在天柱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佛山市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骆炳坚也有了新打算。“我们将通过佛山对口的一些企业,一些镇、街、村跟他们结对,‌‌形成两地文化这种传承和交流。把我们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我们其他的上下游的品牌宣传,‌‌一起把村寨建设得更好,也让更多在外面‌‌打工的村民回到家安居乐业,真正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百姓富裕、生活幸福安康这么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