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贵州非遗季|数字化时代,贵州非遗该如何打开?
谷雨过后的遵义市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有种“空山新雨后”的清丽模样,与此同时,在乌江寨召开的“非遗跨界寨中对话”圆桌会上,充满未来感的赛博乌江寨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众人展示它的魅力。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贵州少数民族艺术大数据可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向艳丽表示,她与团队一起整合了贵州非遗线上线下10年研究的成果,探索式地开启了元宇宙非遗数字工坊。团队对贵州数千种非遗刺绣纹样进行了梳理,联合复旦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做了对苗绣大数据识别和分类研究的人工智能。在面对贵州非遗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方面,团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将苗绣刺绣方法进行数字化呈现的平台。
关于非遗的多元化表达,向艳丽表示,在此次2023贵州非遗季期间,团队联合乌江寨特地打造了一个基于多元应用的非遗数字人推荐官——小江,用户可以通过乌江寨小程序的AR通道,在乌江寨廻龙岛、乌江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定展位扫码,获得跟数字人推荐官互动的机会,推荐官具有景区服务与导览功能,邀您深度游览乌江寨。
面对当下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贵州非遗该如何应对未来的创新发展?向艳丽认为:首先,我们拥有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博览会的国际化窗口,应该积极地跟跑,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其次,人工智能是降低创作者门槛的工具,可以进一步解放我们创作想象的空间,这对于贵州非遗发展是一个良好契机;第三,所有技术都是服务于文化,而贵州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应该有更多自信的表达,生产出更多具有本土特征的作品。
数字化时代,如何在遵循非遗传承发展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推出更多优质的非遗数字内容,增强非遗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何将贵州非遗蕴含的深厚价值内涵,通过数字技术更好地呈现出来?还有待从业者们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记者:秦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