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赋能,黔中玉米产业喜获丰收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 2023-12-17 13:00

2023年,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聚焦丰产性、抗逆性、专用性等生产科技需求,联合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开展品种选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探索出科教赋能的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黔中玉米喜获丰收,充分发挥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1、科技创新与试验示范

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聚焦产业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优异种质材料,鉴定评价出一批抗穗腐病、抗白斑病、籽粒脱水快的优异玉米种质资源。建立玉米新组合(新品种)鉴定点4个,5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审定,筛选出3个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农机具、安全高效杂草防控技术等多项技术在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在罗甸县,适合春、夏、秋三季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覆膜控草技术等全年高效生产技术受到群众欢迎。体系黔中综合试验站,创新开展“矿物肥+有机肥+农用酵素施肥”模式研究,在病虫害防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作为乌当区农业主推技术示范139亩。

体系遵义综合试验在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居实施超高产示范,亩产1081.23kg/亩,创全省籽粒玉米高产记录。

体系栽培功能实验室主任邹军研究员,在织金县茶店乡开展净作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采用我省自育品种真玉10号,运用玉米“一增五改”和玉米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平均亩产达849.45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62.3%。

2、教学示范与人才培养

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指导玉米体系充分发挥好职业院校的特点、优势,将体系建设与教学示范、学生培养融合起来,将教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邀请行业专家为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现场教学示范,让农职院师生亲临产业一线,学习农业生产各项技能,解决产业实际课题,创新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科教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贵州乡村振兴农业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玉米-大豆机械播种和机械粒收测产

3、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

黔中、遵义、毕节、六盘水等综合试验站深入开展产业调研,摸清产业状况、技术难题、瓶颈问题等,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体系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种植技能技术提升,在关键农时和重要生产环节,通过线上服务和深入生产一线等开展多形式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培训农户1685人次,帮助企业、农户解决技术难题18个。

如桐梓县狮溪镇种粮大户娄方书,每年种植面积达1280亩,在今年狮溪镇烫山村“鲜食玉米小面积超高产”揭榜挂帅项目中,现场测产验收面积1.25亩,带苞果穗产量1963. 96公斤,折合亩产1571. 17公斤,超目标任务71.17公斤,达到揭榜指标,示范效果良好。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玉米种植大户王国新,实施的籽粒玉米小面积超高产示范,现场测产面积1.03亩,品种为真玉8号,全田实测实收果穗重量1762.5kg,出籽率为0.7765,折干率为0.815,产量为1081.23kg/亩,超出81.23kg,增产8.12%,示范效果良好,为全省目前籽粒玉米最高产量。

人才培养与田间教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镇银江村开展鲜食玉米“一年三收”试验,在900m海拔上首次成功种植鲜食玉米三季,种植品种为万糯2000,三季累计产量5300斤,收益共17550元/亩,纯收益在145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