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信用提升“三步走”激发市场活力
2023年以来,六枝特区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为切入点,着力创新思维、优化服务、构建机制,不断巩固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
信用监管创新思维
重承诺。推行市场注册登记信用承诺制,探索实施市场监管领域守信激励机制。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准入、经营、退出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实行信用承诺管理,对作出承诺的诚信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今年以来,市场主体准入环节使用告知承诺260件;经营环节变更登记使用告知承诺33件。
强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抓手,打造部门联动平台,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监管应用场景、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赋能。截止目前,六枝特区制定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抽查事项33项,抽查计划24项;制定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37项,抽查计划50项。2022年10月1日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已开展双随机抽查活动119次,随机抽查监管对象282户;开展联合双随机抽查19次,随机抽查监管对象68户。
善推行。强化对信用监管结果运用,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加强信用监管。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在对准入、经营环节的市场主体通过随机抽查核实经营场所20余户的过程中,为10余户守信经营市场主体提供容缺服务“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并适度降低对守法诚信主体检查频次;对违法失信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使用虚假住所告知承诺情况,将其纳入异常经营,并电话告知,要求其变更营业执照经营场所为实际经营场所后再移出异常经营名录。
信用修复提升服务
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公安、税务、工信等部门分工负责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工作机制,通过提前介入、案件会商等方式,做到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应列尽列、履职到位,强化失信惩戒;明确由特区政务中心、金融中心等部门联合通过帮办、代办和远程指导等方式帮助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规范程序。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由特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拟定贯彻落实意见,特区金融办、政务中心、人资社保局配合并制作信用修复指南,告知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条件、途径和程序,畅通信用修复渠道,积极为市场主体重塑良好信用创造条件。
便捷实施。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申请信用修复,让市场主体实现“足不出户”“零见面”申请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六枝特区累计有813户企业、367户农专社移出经营异常名录,649户个体工商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21户企业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失信主体的信用得以重塑,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包容审慎构建机制
强化柔性执法。制定市场监管部门包容审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对未在登记的经营场所经营,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联系,且无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引导其采取变更经营场所等方式纠正违法行为,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暂时不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引导其进行歇业备案。截至目前,已责令20余家营业执照登记经营场所与实际经营场所不一致的市场主体限期变更经营场所,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协助3家暂不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办理歇业登记。
强化信息公示。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按照“谁办理、谁录入”原则,由政府职能部门将涉企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等信息录入公示。同时,持续推进公示信息抽查容错机制的建立,对符合企业公示信息轻微差错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指导意见规定情形的,引导市场主体向登记监管机关提出修改申请。
强化失信惩戒。刚柔并济,全面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全区共有813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54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特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失信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同时落实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措施,在市场准入环节限制失信被执行人21人次,将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的联合惩戒“黑名单”信息18条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使违法失信企业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编辑:周小莉(实习)、杨庆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