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贵州 | 赤水黎明村:因瀑而美 因竹而富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3-11-10 12:00

在遵义市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满山翠竹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瀑布——赤水大瀑布。黎明村曾经历过“守着金山饿肚皮”的艰难日子。自从打通交通瓶颈后,该村组织村民入股成立旅游公司发展产业,从漂流、游船、农家乐,到竹产业、生态鱼养殖和猕猴桃种植。村里利用1300亩竹林入股景区,每年分红60万元,还有30多人在景区工作,11户群众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靠山吃山,黎明村利用丰富的竹资源,打起了“竹林牌”。该村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实现了公司、竹农、村集体共建共享共发展。近2万亩竹林,每年产的竹笋就可实现产值300多万元。此外,全村每年可伐竹3000吨,每吨价格500元左右,可实现产值150多万元。

靠水吃水,黎明村发展起了冷水鱼、农庄、矿泉水厂、漂流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初步形成了长中短、短平快项目配套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如今黎明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万元,集体经济累计达1350万元,让群众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

生态产业发展让黎明村走上“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股东、人人有保障”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农村变公园、农家变客栈、农民变老板”的转变。(贵州日报)

每天清晨,浓雾散尽,青山隐隐,站在观景台眺望,新建的百亩化屋野奢度假营地尽收眼底,一个个精致的帐篷鳞次栉比,远处鸭池河大桥与百里画廊,将这片壮丽山水装点得美不胜收。新业态的丰富,为当地旅游产业锦上添花,也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了红利。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越来越多的“沉睡”资源被唤醒,经果林、蜡染、黄粑、黄牛、黄姜,为当地人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也为化屋的乡村建设增添了底气和活力。2022年,化屋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