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茅台记忆》 | 中国酒文化城首批讲解员告诉你,这些打卡点必去~

我的茅台记忆
00:00 / -(可点击音频收听哦~)
王诚芳, 茅台制酒十六车间副主管,中国酒文化城游客中心店长,1998年加入中国酒文化城,成为第一批讲解员,见证着中国酒文化城的发展与变迁。
记者:九几年您刚到中国酒文化城,那时来参观的人多不多?
王诚芳:最初是不太多的,而且那个时候中国酒文化城没有对外开放,我们接待的主要是和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或个人,也就是茅台集团的客人。在1999年的时候我们就与市场接轨对外开放了,我记得当时出售的门票是10块一张。
记者: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中国酒文化城的游客突然增多了?
王诚芳:其实我们中国酒文化城的游客一直都比较多,特别是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很快。2018和2019这两年,来到中国酒文化城的游客就更多了。我们早上稍微迟一点儿到酒文化城,就会看到大门口这条路基本上是水泄不通的,甚至需要保安维持秩序,很多旅行团的大巴、接待单位的车辆,都只能停在门口。
记者:您最喜欢中国酒文化城里哪件藏品或陈列品?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王诚芳:我最喜欢的一件藏品是三家烧坊时期的赖茅的瓶子,它是一个黑色的土陶瓶。这个瓶子它再现了解放以前恒兴酒厂酒的样子,给人以一种厚重的年代感。
另外我们从瓶子的包装设计也看得出来,当时赖永初(贵州茅台酒前身的创始人之一)在赖茅的经营上还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首先设计了飞鹰的商标,寓意像飞鹰一样蓬勃发展,展翅翱翔。
另外据我了解,他当时是最早把茅台酒运往香港销售的一位烧坊老板,也算是三家当中最有商业眼光的,所以对他的印象比较深。
在所有的布展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茅台馆当中的一个循环播放的视频,这个视频讲述的是茅台酒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怒掷酒瓶震国威的故事。当时国人历经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把土罐子茅台酒送到了美国旧金山去参评,但是因为包装土气,所以在展会的现场根本无人理睬。
其中一位中国代表非常有智慧,故意摔破了一瓶土罐子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外国人闻香而动,纷纷问这是什么?经过品评,这个酒才获得了金奖。这个视频做得非常精美,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如今,中国酒文化城突出旅游与观赏功能,通过景观复原、文物展陈、多媒体影片、交互游戏等国际主流展览手段,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中国酒文化与贵州茅台的峥嵘历程。国际仪表与中国气派的实现,公共服务理念与丰富空间功能的结合,以及在工程项目各方面全面现代化。
作为游客初次前往中国酒文化城,应该怎样参观?哪些地方值得咱们得多注意、多了解呢?
王诚芳:大家来到中国酒文化城参观的话,一定要注意在几个地方留影,或者是更仔细地了解。
第一个点是门口的汉武帝塑像,茅台酒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雏形,当时汉武帝就曾喝到过我们这一带的蒟酱酒,并赞誉甘美之。这是茅台酒历史悠久的见证,所以大家到酒文化城可以先在雕塑这儿合个影,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是必要的。
另外中国酒文化城酒器馆面前有一个雕塑叫源远流长,那儿也非常值得留影。这个雕塑它再现的是茅台酒整个的酿造工艺,非常有留影价值。
第三就是我提到的茅台馆,里面介绍了茅台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历史,之前提到的赖茅酒瓶也在这个展馆。
第四大家需要打卡的地方就是名酒世界馆。刚进大厅就能看到一面茅台酒网红玻璃墙,这面墙展示了绝大多数的茅台酒各类包装规格的产品,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另外在名酒世界馆当中,也从原料、水质各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了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也介绍了一些领导喝茅台的相关故事,也是很值得了解的。
记者:中国酒文化城以后有着怎样的规划?
王诚芳:据我所知,我们已经和相关的施工方做了一些对接,中国酒文化城上面的保健酒业这块用地将会拿来规划为停车场,增加酒文化城的停车位。第二就是在酒文化城的门口,也就是现在停车场的位置那修建一个真正的游客服务中心。
另外据我们了解,下一步会在酒文化城游客中心后面一车间旁边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茅台酒博物馆,和中国酒文化城连成一片,成为整个茅台集团工业旅游的一部分。所以说公司对中国酒文化城还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数千年过去了,一切都在时光剥蚀中变得斑驳陆离,但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一种液体的文化基因。古老的根基,也能长出新芽。步入中国酒文化城的那一刻,历史的岁月风霜扑面而来,时间里的故事,在时空中也逐渐生动起来。
中国酒文化城是茅台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有着数十年的发展历史的中国酒文化城,将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胸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记者:黄石明、付婕
部分图源:贵州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