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丨锦绣丹寨 非遗乐韵启华章

贵州音乐广播 | 2023-08-23 09:36

征途如画,奋斗如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如期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了从“千山万壑”到“高速平原”的重大跨越,“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大数据跃升为世界认识贵州的靓丽名片”等,为唱响新时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贵州这片热土孕育着满腔热血奋斗未来的贵州人,凝心聚力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奋斗者赞歌。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协办的“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全国音乐名家大型采风创作活动于8月22日正式开启,省内外十余名音乐名家齐聚贵州,在为期5天的采风活动中从贵阳出发一路“黔”行,在丹寨遇见非遗,沉醉加榜梯田之境,探访枪手部落“岜沙苗寨”,走进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感受大数据产业的“贵州智慧”和“贵州方案”,在鸭池河大桥看黔道变通途,在化屋村看“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深入了解多彩贵州风土人情,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热情,推出体现伟大时代精神、反映当代审美追求、饱含贵州浓郁特色的音乐作品。

8月22日,“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全国音乐名家大型采风创作活动正式开启,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纲,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肖白,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王晓锋,著名词作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杨启舫,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一级作曲方石,著名词作家、深圳市音协副主席唐跃生,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作曲家、著名音乐制作人杨一博,非遗造纸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新圈,甘肃省文艺创作传播中心专职作家、甘肃省音协副主席杨玉鹏,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罗木果组成的采风名家组走进丹寨万达小镇,国家级非遗在这里焕发生机,苗侗风情在这里淋漓尽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纲表示,大西南是民族音乐的宝库,对于音乐家们而言是一个宝藏,本次采访活动能够汲取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让音乐家们感受到火热的生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极具意义。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纲感受蜡染文化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纲(右二),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王晓锋(左一),著名词作家、深圳市音协副主席唐跃生(左二)

在丹寨万达小镇这个非遗聚集地,饱览浓郁的民族风情。东湖水光潋滟、水车悠悠轮转,与非遗交相辉映。古朴而雅致的蜡染纹样是苗族人民指尖下点绘的美好梦境,也是千百年来他们和生灵和谐共生、且行且歌的真实见证。苗族蜡染的生活趣意与艺术之美,皆因纹样而生。一块方巾,一尺蓝布;一笔一划,一点一捺。或似汤汤瀑布泉,又似白烟花簇雪。蓝底白画,至简之色,开出至繁之美,犹如旋律一般,音符跃然纸上,每一笔都极致动人,组成美妙动人的雅韵乐章。正如著名词作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杨启舫所言,蜡染是艺术品般的存在,它的美在于原生态的质朴之美,还美在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种天然不加雕饰,朴素而有力量的美,启迪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

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丹寨的古法造纸术也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地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将古老的造纸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手工造纸产品,如油纸伞、灯笼、书写、绘画、相框和相册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元素,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在采风现场,体验性的活动方式让采风名家组加深对古法造纸的认知。“造纸”所承载的不只是单纯地制作一张书写工具,更是与自然和传统对话的方式,它呈现着古朴的美感。

卡拉银匠村,是卡拉村的“村中村”,依山而建的它静谧而雅致,吊脚木楼,水帘飞泉,游走其中,还可以闻到木制的香气。手工艺人叮当作响的敲打声下正制作成一件件独具匠心的银器,这是根植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诠释着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向往。著名词作家、深圳市音协副主席唐跃生始终将“真善美”视为文化价值的度量衡,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丹寨拥有着千姿百态的美,美于景致、美于非遗,还美于文艺之姿,“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全国音乐名家大型采风团走进丹寨采风创作文艺交流活动上,当地歌手、歌师以飞歌、苗歌、木叶奏唱、夜萧、芦笙等表演获得满堂喝彩,那质朴眼神中的真情流露,无不让人动容。只有用真情与心血去浇灌,文艺作品才能焕发出生机活力,才会打动人心。

真情实感,永远是文艺的命脉所在,现实生活永远是文艺的创作之源。大型苗族歌舞情景式体验剧《锦秀丹寨》以丹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鸡舞为主要元素,以丹寨八大苗族支系中麻鸟支系流传的关于锦鸡衔来稻种,让苗族人民得以繁衍生息的传说为故事发展脉络,以炫丽夺目的舞台高科技表现形式,浸入式观众体验,展示了历经苦难的苗族人民“以美丽回敬苦难,以感恩回报生活”的民族精神,更呈现着丹寨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侗族鼓楼下传来天籁之音,文化广场中上演锦鸡舞,国家级非遗在丹寨焕发活力。丹寨,这个曼妙的地名像一颗钻石在发光,云上丹寨,承载着五光十色的人文风光。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锦绣丹寨,非遗乐韵启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