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 |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抒写荔波发展新时代答卷
贵州荔波,久负盛名的“地球绿宝石”,无数人惊叹于她的美丽。这里生态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富集,红色底蕴深厚,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邓恩铭的事迹在这片土地上千古传颂,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血脉相承。
荔波同时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37.76%,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贵州有名的极贫堡垒“三山”,其中就有瑶山、月亮山——“两山”在荔波,是全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县市之一。
从浴血淬火的战争岁月,到艰苦奋斗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一代又一代的荔波人在传承恩铭精神的过程中默默耕耘,恩铭精神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充实新的元素,不断在实践中升华,成为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凝心聚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荔波县瑶山小学的孩子们
奋发蹈厉,砥砺前行。“十三五”时期,荔波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踏步前进、完成历史性跨越,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奋力书写了一份激情澎湃的荔波新答卷。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6%,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五年位列全省县域第三方阵乙类县第一,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地球绿宝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域旅游遍地开花、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幢幢整齐的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风情各异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共绘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美“荔”画卷。
红色引领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懂得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39岁的瑶族同胞何国强个头不高,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荔波县城的兴旺社区。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瑶山搬进县城后,他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家庭环境变好了,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还找到工地务工,妻子黎美丽也在养老院实现了稳定就业。他说:“现在房子比过去好1000倍,生活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何国强的故事,正是荔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剪影,映照出荔波贫困群众告别生存之忧,摆脱贫困压力,走向新生活。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遭遇20年不遇的“8.21”洪涝灾害等困难给脱贫攻坚的收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种种困难挑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与疫情赛跑、同病毒较量,疫情防控实现了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的重大胜利;打赢了20年不遇的“8.21”抗洪抢险救灾硬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贫困群众喜领项目分红金
脱贫攻坚冲刺到终点,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在全省“三山”中实现“两山”全面脱贫,取得了一步跨千年、同步达小康的历史性胜利。五年来,荔波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1+8+94”县乡村三级联动指挥体系,2688名干部尽锐出战、下沉一线,与贫困作战、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角力,高质量打赢了贫困“歼灭战”,3851户15302人搬出大山住上新房,实现减贫15679户59494人,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面清零。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高质量通过国家大普查,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全国精准扶贫先锋单位”等荣誉。
绿色发展走出山区特色发展新路
荔波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共9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荔波县榜上有名。这意味着,荔波县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而最早于2015年3月,荔波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理念,并于2016年2月1日,被国家旅游局(现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首批创建名单。经过几年的努力,荔波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这份荣誉。
五年来,荔波立足荔波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创新构建“545”全域旅游发展体系,以“326”工作举措为抓手,将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成功走出了全域旅游绿色发展新路。
全域旅游在荔波的青山绿水间遍地开花,形成1个5A级、1个4A级、8个3A级景区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大格局。除了打造传统景区外,继而打造推出冰雪水世界主题乐园和“网红街”“旅游集市”“夜间经济”等人气项目,推动山水风光游、红色经典游、民族文化游、乡村民宿游、亲水滑雪游、康养探险游、网红打卡游等多业态齐头并进。2019年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2100万人次、18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30%,旅游产业持续“井喷式”增长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群众收入大提升,十三五期间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9%以上高速增长。荣获2019州长质量奖,斩获中国西部全域旅游发展贡献奖、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越擦越亮的旅游名片美了家园,富了百姓,正在让“美丽战胜贫困”成为现实。荔波“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模式通过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开发销售旅游商品、涉旅就业等方式,促进5.68万劳动力和9630名贫困户稳定增收,荣获“2018全国民生示范工程”表彰。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得到纵深推进,全县呈现出山清水秀、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良好生态。
创新突破“1+5+N”产业扶贫体系全面铺开
脱贫奔小康,还要靠产业挑大梁。荔波立足县情,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成功打造以桑蚕为主导,精品水果、青梅、中药材、特色养殖、蔬菜等齐头并进的“1+5+N”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并实现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裂变升级。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46个龙头企业引领各类产业发展,累计发展桑蚕、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面积22.6万亩,两品一标”品牌认证83个,培育形成“桑芽菜”“青梅精”“荔波蜜柚”“养生石斛”等生态农业品牌,桑蚕全产业链项目入选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典型案例,黄金百香果、仿野生铁皮石斛获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为全省产业扶贫提供了“荔波方案”“荔波样板”。
五年来,荔波注重农旅融合助脱贫,着力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和高效农业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形成春赏粉红桃花、夏品黄金枇杷、秋尝橙黄蜜柚、冬游雪白梅花的四季休闲农业旅游体系,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又提升农业收益,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百年巨变波澜壮阔,新的征程催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荔波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饱满的姿态开启“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牢把握发展的“五大机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园区、城区、坝区、景区“四区联动”为抓手,全力构建“生态、文化、人文、智慧、平安”的“五型荔波”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