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皆为情怀!95后女大学生回乡续写民族的“无字史诗”!
一针一线皆为情怀!95后女大学生回乡续写民族的“无字史诗”!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对于苗族来说,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绣娘手下的一针一线都蕴含着故事,穿在身上的苗绣就像一部“无字史诗”。在咱们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有这么一位95后女孩儿,她酷爱苗绣,当大家都以为这位村里的大学生要安安稳稳去上班时,她却回到了村里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朵小花身上绣,大人娃娃往前凑。”苗绣作为非遗,它就像裹着神秘面纱的女子,乘着时光机,来到了现代,来到了一个叫做燕楼镇的地方,结识了一位名叫唐光会的苗族姑娘。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我叫唐光会,来自花溪区燕楼镇的同心村,我们村也叫嘎多村,我从事的是我们花溪苗族传统服饰、传统苗绣的制作,也做一些创新便装。
在寂静的村子里,每天与针线为伴,在大众看来,这显然不是一个年轻人的最佳选择,但唐光会就是这么去做了。只要一接到单子,她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20年七月份我大学毕业,在十月份正式开始接单子,也接一些文创产品的单子,比如包包,配饰啊,挂饰这些。
一到苗族节日,苗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身着盛装,这就意味着,唐光会要加班加点做苗服了。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正月间我们苗族跳花场,各个地方都跳,那时候的话生意就会稍微好一点。平常时候顾客就是买一些基础的绣花线,绣花布,绣花针,旺季的时候做衣服多一点。
光是闭门造车可不行,在传统的苗绣上,唐光会进行了一些创新元素,乘着互联网的风,她接到了不少定制订单。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因为现在网络平台非常发达,我就从抖音发布作品,顾客觉得好,就会从抖音上来问你,然后就来到家里面做衣服。
当传统文化碰上了年轻人的创新,唐光会做出了许多让顾客喜爱的服装和饰品。98年出生的她,在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对苗绣的感情愈加浓烈,这也是她回村创业的理由之一。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对于苗绣,我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差不多七八岁就开始有印象,开始接触,它是一种让我喜欢的文化
在唐光会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的长辈拿上一块布就开始绣,她也照着大人的模样,一只手稳着绣布,一只手拿着针线,在边边角角东一针西一线地绣了起来。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她绣她大的部分,拿一根针一根线教我,我就在她边边角角上绣。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苗绣很好玩。
那时候的她估计也没想到,十多年后,这就是她所要从事的行业。可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大学毕业后的她虽然有开工作室的想法,但要付诸实际,还是有点吃力,踮踮脚才能勉强入门。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没有基础,幸好爸爸妈妈他们很支持我。
因为女儿喜欢,唐光会的父母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简单地置办了两台缝纫机,又买了布料、针线、原材料,就这样,唐光会的工作室在这充满未知的路上开业了。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还有一个客源的问题,我一开始也是刚刚发抖音,那时候粉丝不是很多,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就出去摆摊。
不摆摊还好,一摆摊就不得了,作为一个从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回村了不说,甚至摆起了地摊,不少刺耳的声音随之而来。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因为毕竟在农村,人家都会觉得,读出个大学生不容易。爸爸妈妈供你读书,你还回来摆摊干什么,就会有这种声音。
这些刺耳的声音就像一根根比绣针还要尖锐的刺,扎进唐光会的心里,但唐光会前进的步伐丝毫没停。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但是好的声音多于坏的声音,慢慢成长嘛,都是必经之路。
正在唐光会独自承受这些言语时,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她的身体里。
笙笙苗音服装工作室 创始人 唐光会:在21年四月份我参加了贵阳的一个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很荣幸,也是第一次比赛,因此受了很大的鼓励。
回村里怎么了,摆地摊又如何,我还不是可以凭借手艺拿下大奖,让更多人看到年轻一代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全新理解。在那一刻,唐光会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唐光会的这股劲儿,是25岁的她身上独有的力量,她说,未来的路充满未知,但她会尽自己所能,继续将这项文化进行创新、传承,希望有一天,能把咱们贵州苗绣带出国门,让更多世人看到这部可以穿在身上的“无字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