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贵州 | 农旅融合开出“花样经济”
地处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每年花开时节都会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此处绵延分布了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带,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家住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颖川村的黄祖敏,连续6年时间,每年3月至5月都会在景区租摊位开小卖铺。她告诉记者,盛花期游客络绎不绝,日收入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新华社)
年年花开,今春尤盛。黔北的春天从美丽的花枝间开始。红花岗区深溪镇高坊村的千亩桃林间,满是欢声笑语。桃林外,20多家农家乐宾客盈门。这几年,高坊村按照“党支部+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将花期观赏、水果采摘与深溪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等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农旅一体化”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就业。(贵州日报)
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的脆李远近闻名。眼下,4万多亩的李子园内,琼姿皓白的李花带来如诗如画般的美景,迎来了如织的游客。从卖李子到卖“风景”,山盆镇紧盯游客吃、住、行,大力支持村民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贵州日报)
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新中村的遵义丹卉花卉市场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赏花经济”产业链在这里进一步延长。这个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花卉市场,一百多个大棚整齐排列,有28家商户入驻,花卉、苗木、盆景、辅材等应有尽有,去年销售2000多万元。市场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以支部带动产业、企业引导农户,带动了100多人创业就业,用地流转还让50多户村民增收。该基地规划总面积250亩,完全投产后,可年产260万株盆景、30万棵观赏苗木、200万株绿化苗木,总产值可达2.5亿元。(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