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汉水的身世》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2-12-01 15:27

汉水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汇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在历史上,汉江地位卓然。它北面通往关中地区,西南邻接着四川地区,自古以来便是长江流域与其他地区的连接通道。

著名作家袁凌,身为汉水的儿女,将这条河流的过往、现在与未来,写成了一本新书《汉水的身世》。

袁凌曾是特稿记者、媒体人,凭借多篇特稿作品和调查报道,获得过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作家、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等诸多荣誉。

这一次,袁凌历经八年,梳理多地文献,走访各方人员,百余张亲摄珍贵照片,写就一本深情的汉水之传。

南水北调的宏图,移民的望乡,航道的兴衰,“鱼与渔”的惆怅,河流的清浊……这是汉水与“汉水人”的身世变迁。

袁凌住在大巴山地,他从土开始写起,写出土那种松散又凝聚的质地。他也着力去写水,写返家路上陪伴着的三十八条泉水,明快的、灵动的、稍事休息的,记录它们在寂静中流利或断续的讯号,也记录一种潮湿柔软的感觉。

袁凌13岁那年离家去市里上学,第一次见到了汉水,在白花花的大堤下,他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晾晒在大堤上的一片小小衣物。“无法度量一条江带给一个少年的震撼,那是无限的同义词。”

袁凌和汉水的关系,远比寻常想象的更为亲密,也更为戏剧:

“我见到了家乡从下雨天的电线上一滴滴出发、从千沟万壑一丝丝发源、在公路旁的排水沟里一路流淌的水,最终奔赴的地方。”

“后来我翻越秦岭到了省城西安上学,似乎离汉江更远了,往后却知道接济这座北方城市的引水工程里,有一部分是穿越秦岭而来的汉江支流的水。它仍旧在哺育我。”

“在离别家乡24年之后,我又一次喝上了汉江水,在几千里之外的北京。和我一样喝上和用上千里迢迢而来的汉江水的,有北中国的6000万人口。”

……

袁凌说,当他在遥远的异乡打开水龙头时,都会有一种感恩和歉疚,“我需要为她写些什么,记录她悠久的生命和变迁,记录她眼下为整个中国的付出,记录下她是怎样一条伟大的河流。”

于是,袁凌历时八年,考据多地文献,踏遍三千里汉水,拍摄百余幅纪实照片,采访辗转迁徙的普通人,重新亲近并再度认识这条母亲河。尘封的历史、航道的兴衰、水利的宏图、移民的乡愁、生态的变化,袁凌从五个维度书写汉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冷静而又充满温情的语言中,再现她美丽的品性和独一无二的身世。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也曾下决心要为汉水写点什么,只是从未有机会兑现这一承诺,于是,罗新为《汉水的身世》写下了一篇序言:

“然而,有时候你会觉得幸运,因为,天上掉馅饼一般,有人做了,做的甚至比你梦想的还要好。我读袁凌《汉水的身世》,就忽然间有了一种不再遗憾的满足感。这正是我想写却写不出的那种书。”

《汉水的身世》不同于袁凌以往的故事合集,但仍以一条河和它的子民为书写对象,融合自然、历史、现实、人文与行走,以纪录片式的笔法,写出汉水作为一条古老江河的时代感和生命感。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