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在贵州,我看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2020-09-17 14:19

今天(9月17日)上午9点,贵州省委召开了理论中心组专题报告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作《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动静APP和动静贵州微信公众号对报告会进行了现场直播。

会上,王汉中院士围绕“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从新的绿色革命支撑“数量足”、营养品质改良引领“质量优”、循环绿色技术保障“生态绿”、未来农业模式助推“效益高”等4个方面进行了生动、深入的报告。

昨天,王汉中院士一行专门对安顺市普定县、平坝区的两个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

在安顺市普定县,一茬茬韭黄整齐地种植在水母河两岸,这个以韭黄产业为主的水母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采取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村公司)+农民”运作模式,目前已经种植韭黄3万余亩,亩产值达1.3万元以上。在基地的带动下,全县13个乡、镇(街道)也集中种植韭黄10万亩。据了解,普定县的韭黄从种植、清洗、包装到运输的全产业链建设,解决当地2万农民就业,带动13000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而平坝区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则按照“田成方、土成块、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喷滴灌、机械化”的建设思路,把坝子、山坳、坡地有机连接,并引进企业创建了一万亩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还带动周边五万亩规模集中连片蔬菜种植。目前,基地已经实现了通水、通路、通电、平整土地,并建立了分拣冷链物流中心。过去崎岖不平的山坳子开始向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

王汉中院士在调研过程中仔细询问了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市场对接等情况。他在接受动静记者采访时说:“在贵州,我看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王院士认为,贵州的实践采用的是政府推动、企业运营、农民参与的方式,农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可以实现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三赢,诠释了农村产业革命的内涵。

目前,我省正在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王院士认为,贵州提出的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也正是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加快实现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从而向消费者提供高品位、高品质、标准化的产品。

针对如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王院士表示,贵州的农产品要面向全球市场,通过科技的力量助力贵州农产品品牌的建立。他说:“要运用科技力量,对全球同类产品进行比对研究,从而发掘出我们贵州农产品的品质优势、品质特色,进一步讲好贵州的故事,把贵州的农产品卖到全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