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含“经”量 | “人工智能+”加出了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今天起,动静新闻推出《报告含“经”量》专栏,今天聚焦“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加”?又“加”出了什么?
今年的全国两会,从新闻发布会到代表通道,再到开放团组活动,甚至在AI眼中,“人工智能+”都是本次两会的热点。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加快落地
“人工智能+”继202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其中,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首次写入报告。
在贵州,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已经运用在轮胎、电力、化工等50多个应用场景。今年,贵州提出,三年内要打造500个以上大模型应用场景。此前,“AI游贵州”“AI游黔西南”“AI游西江”等省市景区三级AI应用生态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贵州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欧阳黔森表示,将推动文旅行业大模型等项目落地运营,提升贵州文化传播的精准抵达率和吸引力,在文旅融合新赛道上跑出多彩贵州的“速度与激情”。全国人大代表黄勇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接入让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时空信息实时服务变成可能。
“人工智能+”推动算力加快发展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座。
报告明确要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底,贵州总算力规模约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23%,完成算力交易额超113亿元,位于全国较高水平。贵州正在持续提升算力能级,优化算力结构,打响“贵州算力”品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彭绪庶认为,大模型的发展有两个最重要条件,一个是算力,另外一个是数据。贵阳贵安已经聚集了国内最大的单体的智算集群,经过多年的积累,贵州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数据,这在人工智能时代,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全国政协委员江阳认为,贵州预判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的到来。
不久前,贵州陆续出台了《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贵州省促进行业大模型发展行动方案》。当前,贵州还围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规划了项目招商的“一图三清单”,围绕数据中心、智能终端和数据应用打造了产业集群。
今年年初,贵州获批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这是贵州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可以预见,算力和产业将相互促进,开创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
“人工智能+”还加出了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中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词首次出现。在未来,“人工智能+”千行百业,既加出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也加出智慧生活新场景。
在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参与到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应用场景的全过程。公司影响力中心总监汪彪告诉记者,公司将在人工智能制造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让自动驾驶适应更多、更复杂的场景。
贵安光谷智算产业园内,首台潜伏式移动机器人在今年初正式下线。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亚柳表示,贵安新区正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积极构建机器人产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生态。贵阳贵安将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提供算力支持。
连续9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要想保持优势增长态势,抢抓人工智能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今年,贵州提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年收入要达到240亿元。加快场景落地,推动算力转型,贵州将以产业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持续领跑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