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活用“国储林” 做“竹”好文章
近年来,锦屏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决策部署,抢抓政策机遇,深挖“国储林+”的模式,持续推进34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茅坪镇黄哨山的2000多亩竹林也通过国储林项目的实施,昔日的荒山正朝着“金山”转变。
初冬时节,也是抚育楠竹林的最好时机,记者在茅坪镇黄哨山看到,茫茫竹海间,八十多名工人三五成群,挥舞着手中的镰刀、锄头等工具,清理竹林间的杂物,让楠竹拥有了更为合理的生长空间。
现场的施工管理员杨宏告诉记者,今年冬天要把所有的楠竹清理干净,把杂草、死竹、风竹和干竹全部清理出来,接着就是松土,松土完就开始施肥,让来年的楠竹长得更好、更茂盛。
茅坪镇境内的楠竹资源丰富,而黄哨山的竹林更是连绵不绝,是黔东南州第二大的连片竹林。过去由于竹林长时间疏于管理,任由楠竹野蛮生长,并没有形成很好的经济效益。2023年,作为国有林场的黄哨山竹林被纳入锦屏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三期),在经由锦屏县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后,大刀阔斧的对竹山进行间伐、抚育,让两千多亩楠竹重获新生。
据锦屏县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东介绍,通过这次实施 (国家储备林)项目,政府投资了项目资金大概两百多万,把这一片林场管起来,管好之后能够带动当地及周边居民劳动就业增收,同时这片楠竹通过项目的实施,也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黄哨山扎根四年多的邹华锋告诉记者,他最深刻的体验就是竹林管得好,经济效益才能跟得上。2019年邹华锋到黄哨山承包了其中的1000亩竹林,并成立了集楠竹生产技术推广、竹笋加工和销售、林下经济套种经营为一体的锦屏县黔之楠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收获春笋10多万斤。如今黄哨山整体竹林全部都纳入国家储备林进行改造提升,也让他们公司有了更多的材料来源。原本他这里自然生长的楠竹林一亩可以产500斤左右的生笋,现在的话每亩一年差不多1000多斤,翻了两倍,通过下一步再施肥洒水的话,产量还可以再翻。
锦屏县为了能盘活楠竹全产业链,还组织人员到江西等竹制品生产加工走在前列的省份进行考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申雅瑞竹制品有限公司,并于2023年9月份正式投产,把原来藏在深山中不值钱的楠竹变成货真价实的商品。
下一步,锦屏县还将持续用好国家储备林项目,走出一条“一二三产高效联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的经济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