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筒子楼、商品房......记录美好生活的演变

动静房产 | 2024-04-25 14:12

人类从最初的巢居、穴居解决居住问题开始,居住方式经历了很多个阶段。每一种居住形式,其实都反映了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某些特征。

在20世纪50年代,建国之前最典型的住宅形式就是四合院,最著名的就是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格局通常为中间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一般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讲究等级秩序,这也和当时礼序森严的文化背景相对应。

到了建国初期,出现了大量的合用型住宅和筒子楼。因为此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房屋的户型设计主要是考虑能低造价地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这个时期,为解决大量工人的居住难题,国家以集体为单位兴建了大量的合住型住宅,俗称“筒子楼”。筒子楼就是中间一个走廊,住房分别在走廊两边,通常每一层有一个公用厕所和公用厨房。在那样的居住方式下,邻里之间多了亲密,但“隐私”确实也成为了“奢侈品”。

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催发了商品住宅的出现,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开始有了“家庭”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内,住房主要靠福利分房、父辈老屋解决,直到这时,才有第一批商品住宅的问世。

在1986年国家计委颁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我们还能看出,当时的住房还没有“客厅”的概念,空间主要分为卧室、厨房、卫生间三个功能区。

到了90年代,人们的住房终于慢慢有了客厅的轮廓。

原来的商品房会见客人要在卧室,存在诸多不便。于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开始有了居寝分离的概念,客厅作为家庭娱乐、用餐的起居活动空间被独立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居住户型和现在已经很相似了

随着商品房的逐渐发胀,开发商们也开始慢慢讲究起居住的舒适性,开始研究户型方正,南北通透,采光等。在90年代末到千禧之年初期这个时期,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也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开发商竞争加剧,除了拼户型的舒适性,还要拼谁赠送面积多,利用规范里的“不计算面积”“计算一半面积”规定来增加赠送面积。于是错层、跃层户型在这个阶段陆续出现。

1999年,由建设部修订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明确提出了对于起居室(厅)的要求,并对各房间的最低面积标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也是这个时期,杭州最早的酒店式公寓双牛大厦首次推出“精装修”概念,成为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6年,政策要求90平方米以下套型住房要占全部套型70%以上,目的在于遏制高房价,调控住房结构,让更多的人能够买上房子。

近十年,我们的户型设计更为精细、多样,充分展现开发商对居住模式的深入理解以及人文关怀,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

现在的户型面积也明显加大, 120㎡已是常见,另外还有各类花招百出的洋房产品吸引大众眼球。百变户型和全生命周期户型更是将户型设计推向高潮,竖厅、横厅、LDK一体化等户型的出现让人应接不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客厅尺度变得越来越大,功能变得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居所由原来电视为中心,变得更加多元化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型的功能和形式也越来越个性化。

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在随着时代改变我们的居所,或许从来没有什么房产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