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点赞 | 浙江绍兴:一家网红书店的背后

浙江学习平台 | 2023-03-17 10:06

作者:於泽锋

书店,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文化符号。对于大众而言,是心灵栖息的港湾。

位于浙江绍兴书圣故里西街96号的“老爷爷书店”在网上“火”了,青年群体纷纷上门打卡,一家书店,又蕴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老爷爷书店”

书圣故里窄窄的巷弄,斑驳的粉墙,几场雨过,黑瓦上冒出新鲜的苔藓。青石板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古朴光洁。9点多光景,住在巷子里的老人们三五成群,谈天说地,迎候着一天的好日晨。游客熙熙攘攘地在古巷穿行,时不时拿起相机,记录着属于古城绍兴独有的烟火气。

“老爷爷书店”就坐落在这古色古香的书圣故里。书店经营者叫王志兴,今年已经80岁高龄。他头戴一顶黑色带绒的鸭舌帽,戴着一副老花镜,系一条灰色的格子围巾,颇显书卷气。记者来到店门口的时候,他正爬上一架简易的梯子张罗着当天的铺面。

店铺门口挂着诸如“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屋中自有黄金书 一览天下五千年”等招牌,此外还挂着各式牌匾,上面的烫金字都是王志兴亲自雕刻。最让记者感怀的是挂在书店侧面的一句话——“第一好事只是读书”。这句话取材自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历来被读书人钟爱,彰显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耕读传家的优秀家风。

据王志兴介绍书店原来叫“老王书店”,游客觉得王志兴亲切和善,书店也颇具特色,便亲切地称呼为“老爷爷书店”,这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好事只是读书”

王志兴从自行车厂退休后,经营书店已有十多年时间,早些时候在湖州南浔、绍兴兰亭都开过书店,五年前搬到了书圣故里。记者进屋看到,书店不大,案板上、架子上、墙上都放满了书,老王把书码得整整齐齐的。另外墙上还挂着一些字画,书桌上放有几把纸扇,此外还有一些老王收来的老旧物件。诸上种种,都透着一股文化的气息,很多都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来形容老王的书店再恰当不过。

老王的书店以经营红宝书、鲁迅书籍还有一些介绍绍兴的古旧书籍为主,这些书都是他从绍兴、上虞等地的古玩市场或者一些居民家中淘来,经整理分类后售卖,售价在几元到几十元一本不等。

记者采访间隙,正有一位就读于浙大的学子专程前来淘书,他是从网上了解到“老爷爷书店”的具体地址。他翻看着一本英文版的毛选目不转睛,打听得知,有不少学子撰写论文时需要用到这些书。

此外,书店面向的还有一些收藏群体。书圣故里游客多的时候,老王的书店销售还算可以,这让老王很满意。同时,老王还能收到一些木刻的邀约。最近就有游客看上了他“第一好事只是读书”的牌匾打算放在孩子的案头敦促其学为好人。老王赶工之后,已把成品寄出。

当然让老王80岁高龄还愿经营书店,是老王爱书看书的念想。此外,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也是老王经营书店的一大乐趣所在。值得一提的是,老王的家庭称得上书香门第,他的妻子出身于教育世家,妻子父亲也是教师,家里还有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庵老先生赠送的“教育世家”匾额,实属难得。

烟火气和书卷气

在青石铺就、民居错落的书圣故里,老王的书店浓缩了烟火气和书卷气老王家住越西新村,每天乘坐3路车往返。中午自带饭菜,就着小菜再酌点黄酒。一次一对西安的情侣路过老王的店,问能否要点黄酒喝。老王爽朗答道:“可以,酒杯拿来!”年轻男子一饮而尽,之后又去而复返,拿着一瓶白酒来到老王跟前,“老爷爷,现在我请你喝酒了!”老王连连摆手,“白酒,我尝不了!”

带着亲切,带着好奇,老王的“老爷爷书店”在年轻人中间有着良好的口碑。很多游客通过抖音、小红书等软件了解到这家书店,专门前来打卡。记者在现场时,陆陆续续有年轻人前来参观。老王热情地招呼他们进来看看,顺便介绍一下自己售卖的书。

“其实我也纳闷,你说我一个老头子了,有什么好拍照的?”老王爽朗地笑着说出自己的疑惑。而在年轻人的心目中,老王的书店,是他们游玩书圣故里必须的打卡地。

“老王的书店和古色古香的书圣故里很配!”

“我非常喜欢这家书店的氛围,感觉很复古,里面的老物件让我感觉很新奇、很怀旧!”

“老爷爷为人很热情和蔼,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年轻朋友的评价

漫步古城,寻找到这样一家充满人间烟火和人情味的书店,是一次珍贵的体验。“现在景区管理方都经常夸我,说我这家书店给景区拉来了不少客流,希望我一直经营下去。”老王说。稍早前,也有柯桥鲁镇的管理方要邀请老王去那里开店,但老王一来考虑到路远,二来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便没了下文。

“老爷爷书店”的意外走红,给了笔者很多思考。或许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浪漫已不仅仅是咖啡和鲜花,可能就是在古旧的巷子里找到一家与时代不相称的书店,翻翻那些旧书、旧物件,寻找父辈们年轻时所追寻的时光在好奇与惊喜中感受那段已经离我们远去太多太多的火红岁月。

是啊!有时候看看老爷爷那副历经80年岁月恬淡而又从容的模样,对于人生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