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声音丨从春天出发,完成好贵州粮食生产任务!
一面是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的亮眼成绩单,一面是“谁来养活中国”的“灵魂拷问”,全国两会期间,有关粮食安全的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今年,国家下达我省粮食播种面积4156.4万亩(含大豆347.6万亩)、产量(1094.9万吨)只增不减目标任务。贵州如何完成好这个目标任务?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上线《阳光946党风政风行风热线》,就此进行了回应。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靳颖表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推动春耕备耕粮食生产:
抓面积落实。压紧压实地方粮食生产责任。抓好重点作物,重点落实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面积,推动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扩大大豆面积,发展高粱、薏仁等特色粮食作物。重点实施农业农村部安排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110万亩,并在全省积极推广高粱、薏仁等与大豆套间作,在适宜的果园、茶园等区域套种大豆。力争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抓单产提升。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继续实行党政领导领办高产示范田,实行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挖掘单产提升潜力。发布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组装集成推广一批主推技术,形成以合理密植为基础,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相配套的高产模式。成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山地农机化攻坚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水稻机插标准化育秧和机插机收。
抓要素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粮油生产的投入力度,保证粮油项目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引导相关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倾斜。加快推进2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县区优先向粮油主产区和水源有保障的区域倾斜。实施农技人员创业创新行动,制定农业生产榜单,鼓励“揭榜挂帅”。分作物组建专家团队,对全省粮食生产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生产技术指导。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抢抓春季农业生产有利时机全面启动流转土地和农业设施闲置排查整改工作。强化防灾减损。深化与气象部门合署办公机制,强化灾害天气预警,推广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索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提高保险保障兜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