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文物里的世界:明杨辉墓陶俑群

2023-06-19 06:48

通过一群惟妙惟肖的陶俑仪仗方队,去了解贵州土司生前出行的盛况究竟是怎样的?

这件明杨辉墓陶俑群文物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1988 年出土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杨辉墓内。这组彩陶俑为泥质釉陶,共有70件,通高22.5至28 厘米。彩釉仪仗陶俑由骑马俑33件和步俑37件组成。其中有的佩剑、有的捧印、有的吹号,还有的鼓乐……他们穿着服饰也是颇有讲究,有着传统交领服饰,有着圆领窄袖长袍。

这组彩釉陶俑群不但数量众多,阵容庞大,而且以生活动态为原型,造型生动,是播州土司文化的真实写照。它生动地模拟着仪仗队伍中各种人物的姿态,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的盛况,表达了墓主人渴望死后依然像生前一样的荣华富贵,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颜色泥釉陶瓷,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但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决定着颜色泥釉陶瓷的生产和使用。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杀头。官窑也严格控制着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为防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

那么,墓主人杨辉为何能用彩釉陶俑作为陪葬品?这跟他的身世有关。杨辉为播州杨氏第25世土司,世袭播州宣慰使职,活跃于明中期,在其辖区拥有军、政、财三大权力,但是,自杨辉之后,杨氏内斗不断,家道逐渐中落,至杨应龙时期终为明廷所灭。

这组彩陶俑对西南地区古代丧葬习俗及服饰着装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也是体现明代播州人物形象、服饰、兵器、雕塑艺术等方面重要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