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广听贵州|【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贵州遵义:伟大转折之地 再出发

央广网 | 2021-05-21 17:40

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记者马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革命实现从“谷底”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2015年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6年间两次贵州行,都对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精神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21-05-21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贵州遵义:伟大转折之地 再出发

贵州遵义:伟大转折之地 再出发

00:00 / -

近年来,遵义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21日推出:《伟大转折之地,再出发》。

冲锋的号角、飘扬的旗帜、英勇作战的红军战士,在遵义娄山关战斗遗址旁边,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正在进行。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仗,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景演出既传承了长征精神,又促进了当地就业增收。2017年筹备挑选演员时,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73岁的当地村民杨思瑜曾听父辈讲述红军故事,现在在剧中扮演为红军带路的老猎人。

杨思瑜:现在一天演两场、三场,月薪2800-3000元。把革命先烈英勇的战斗精神传承下去。

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在遵义枫香镇花茂村,总书记指出,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

习近平: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总书记走进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房前屋后看得十分仔细,“家里种什么?”“土地经营情况怎么样?”“农家乐搞得怎么样?”。将近六年过去了,王治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记忆犹新。现在村里的农家乐也形成规模。

王治强: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开农家乐的,开起来之后火爆,毛收入在120-130万元,解决周边十多个村民的就业。村里办了七八家农家乐,越多越好,形成规模和市场。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介绍,通过特色种养殖产业,去年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两万元。

彭龙芬:原来种谷子一亩1000多元,现在我们种植蔬菜每亩收入10000多元,而且是产销对接,生产了就不愁销售。

实事求是谋发展,因地制宜惠民生。近年来,遵义市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重点培育白酒、辣椒、茶叶等行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在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酒糟再利用,生产复糟酒、天然气、有机饲料、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负责人周小农介绍,每年可以处理酒糟25万吨。

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遵义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和现实再次昭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