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听两会|“两会”看点!民生无小事,件件总关情|代表支招!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委员献策!在民族地区用“口袋书”推广普通话|年味渐浓!2022年网上走俏年货出炉,你买了吗?
动静听两会,汇聚好声音!
各位早安!我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播亚南。
全省“两会”,把脉贵州,共话未来!
今年你家门外的蓝天会不会增多?物价涨不涨?腰包鼓不鼓?要不要生三孩?外省就医会不会更便捷……这些,都跟“两会”有关系!咱们贵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代表委员放在了心上:
住得安不安心,他们很在意:
▲贵州省政协委员、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市委主委滕树红,在调研中发现,资金保障困难成为制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重要原因。他建议,希望不再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作为资金超调项目,以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后。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深入,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开始暴露一些问题,对此,贵州省政协委员、金沙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黄昌洪建议,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完善相关市场、场所。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警力和治安管理人员的配备。
工作好不好找,他们很关注:
▲近年来,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显。贵州省人大代表、织金县板桥镇中心村村民王素兰建议,除了提高人才待遇和津贴,吸引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之外,还应联合本土企业及事业单位,为农村待业时间较长的大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增加就业渠道。
(贵州省人大代表、织金县板桥镇中心村村民王素兰)
精神文化生活丰不丰富,他们很操心:
▲今年,贵州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副主委、省体育局一级调研员王园园的提案重点关注乡村振兴中的体育力量。她建议,要充分发掘农村公共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从体旅品牌线路培育、特色赛事活动举办、体育产业发展、建设运动休闲康养基地、体育科普文化进农村等方面着手,促进村民强健体魄、心理健康。
▲如何才能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基地负责人龙耀宏带来了他的思考。要鼓励研发普通话日常用语“口袋书”,并在民族节日时融入一些普通话诗歌朗诵节目,以浸润体验的方式让民族地区的群众学习普通话。
老年生活安不安心,他们很重视:
▲贵州2022年将为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作为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这项内容被写入2022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近年来,贵州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全联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莉认为,养老机构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软件”也应该跟上。通过调研走访,她发现养老院在聘请护工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全联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莉:我的建议首先是要解决源头问题,就是他(护工)的背景资料的查询要有一个信息平台来解决。然后技能的培训,职业道德的提升,还有一个法律的约束,后续的教育。】
(图片来源:动静APP)
除此之外,代表委员们还在关注:风口机遇
▲贵州材料资源丰富,如何抓住这个风口,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中伟集团董事长邓正明围绕产业布局、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研究制定全省新能源产业战略整体规划,构建一批由院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研发平台,提高成果转化和创新水平,构建贵州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复合式组团发展的格局。
(图片来源:动静APP)
▲老百姓也能从大产业里得实惠。2021年,全球最大织造企业恒力集团在贵州建设的恒力(贵阳)产业园首条生产线投入生产,3400多名当地群众获得了稳定有保障的就业机会,幸福感、获得感直线上升。
(视频来源:动静APP)
基层管理也必须有章法
▲贵州省政协委员、省司法厅副厅长李兵在调研中发现,省内大部分法治人才都集中在贵阳市和遵义市,基层法治人才缺口巨大,如何让基层法治有“人”可用?李兵认为要多方发力,补齐贵州省基层法治人才短板,培养大批“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基层法治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
【贵州省政协委员、省司法厅副厅长李兵:推动贵阳市和遵义市的法治人才到其他的市州,提供当地的法律服务,使法治人才在全省能够发展得更加平衡。我们要加快贵州司法警官学院的建设,在培养基层法治人才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长治久安,关键在基层。针对基层治理队伍量薄弱的问题,贵州省政协委员、湄潭县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向红提出了保障薪酬待遇,优化队伍结构;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信息共享的几点建议。
还有远在他乡,却心系“两会”的“新贵人”
▲因新冠疫情防控,住港贵州省政协委员简浩贤没能出席今年的全省“两会”。通过“云”端,简浩贤分享了今年对贵州的建议。贵州省正处于‘强省会’行动关键时期,最希望强的还是人才。他建议贵州把港澳作为招揽人才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扩大贵州省人才朋友圈。
你认为,今年“两会”哪些建议提案满足了你的期待?
它们究竟会拼出一个啥样的未来?欢迎评论区里分享。
财经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在国际疫情有效控制前提下稳步发展出境旅游。
▲农业农村部20日消息,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1元,实际增长9.7%。
▲工信部20日介绍,2021年信息通信业实现新跨越,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全国51.2万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地质调查局20日消息,我国首次查明地下水资源总储存量约为52.1万亿立方米。
▲财政部等5部门印发通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批准设立但未完成招标的免税店可适当延长招标期限。
▲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日前启动。根据商务部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的大数据,截至目前,一批年货热销,健康、智能、绿色、冰雪等成关键词。半成品菜肴受追捧,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
(图片来源:央视网)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21日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餐饮外卖平台提供小份菜商家同比增长25.4%,购买外卖选择不带餐具人数已超1亿人次。
(图片来源:央视网)
▲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发布通知,1月25日至3月13日,北京、张家口寄递企业对进京进张邮件快件实行投递前“二次安检”,无安检及消毒标识邮件快件一律退返。
▲据广西柳州市商务局消息,截至2021年底,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其中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超151亿元,同比增长38.23%。
文卫
▲20日,张家口冬奥村开启全面闭环管理,约4000名工作员工、志愿者等已陆续进村闭环工作。
▲北京决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及彩排预演期间,将在指定地点燃放烟花。
(图片来源:央视网)
▲北京故宫博物院21日发布2022年春节开放时间公告:正月初一至初三正常开放,正月初四至初六(2月4日-6日)闭馆,配合冬奥会相关活动。
▲日前,我国科学家证实火山爆发是2亿年前环境剧变和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国际
▲汤加火山爆发后,中国政府向汤加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首批应急救援物资已在当地筹措完毕并于19日交付汤加政府。这也是灾情发生后,汤加政府收到的首批外国政府提供的物资援助。
▲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20日发表声明,郑重呼吁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今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图片来源:央视网)
2022值得期待,我们一起向未来!
这里是动静听两会,明天见!
(消息来源:新华视点、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动静app、天眼app、贵阳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