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知多少
“惊蛰”是唯一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从“蛰”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小篆的底部为一只盘缠的小蛇,上半部的“执”表声,本意为束缚不动,合字则为“虫冬眠,伏而不动”,形象地说明了昆虫从寒冬到初春这一时段的蛰伏状态。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我们往往会将惊蛰误解为春雷惊醒了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温度升高土壤松动,深藏在地底冬眠的昆虫就可以伸个懒腰,慢慢爬出来了。惊蛰可以说是被农民视为开始劳作的信号,“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南北方地区的农民都开始下地干活啦!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超能力的向往,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的畏惧,融合交汇,便产生了龙。古人认为“龙为百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它在头年冬至蛰伏,来年二月二抬头升空开始行云降雨。从自然来看,古人认为万物生长与雷电有着密切联系,以为是雷电送来了雨水,主宰万物生长,认为雷由雷神、雷公、雷祖主宰,先民认为惊蛰日,天庭有雷神击天鼓,蛰虫始动,而人间也利用此时机蒙鼓皮,这是对民间雷神崇拜的表现。《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应龙,也就是这只被雷声唤醒的“大虫”成了中国最初产生的雷神、雨神,“祈龙神”亦成为民间普遍的祈雨仪式。

《小小朗读者》火热招募中,
快来和蓓蓓老师一起
领略二十四节气之美吧!
咨询热线:18585423140(刘老师)
保存图片到相册,
打开抖音搜索页扫一扫,
了解更多精彩活动视频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