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华:扎根基层践初心 驻村为民显担当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3年5月,贵州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副主任胡庭华到三都县凤羽街道万户水寨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把“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始终秉持“两年三都人、一生三都情”的情怀,对标对表落实驻村帮扶工作具体措施及任务清单,在加强党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事业、民生福祉等领域全方位发力,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扎根基层,用情用力办实事
农村对于胡庭华来说并不陌生。工作以来,他用了4年多的时间,出差到过全省众多地区,对基层工作有一定了解。到万户水寨社区驻村后,他把入户了解民意民情、知悉民生民需作为工作出发点,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基础,实现全社区647户2810人从“一张表”走下来,成为见面打招呼的熟人。
700多个日日夜夜,一户挨着一户,从山脚到山顶,把自己和水寨紧紧连在一起。两年来,社区谁家老人去世,谁家又添了新人;谁家租(种)了多少亩地,谁家养了多少头牲畜,他都清清楚楚。
中纳四组群众联名申请解决组内便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污水治理问题,他就把这件事情牢记心里,找上级部门到现场勘察,设计实施方案,投入90余万元建设完成,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参与“我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时,有群众反映居住在龙台组的14户人家历史上没有通讯,与外界联系需翻山走出来三四公里远才有信号,希望他帮忙协调解决。胡庭华边听边记,之后多次联系县级通讯部门协调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初,移动公司终于愿意投入50余万元,建立1个简易基站,实现该组多年来通讯信号“零”的突破;2024年6月12日凌晨,三都县突降暴雨,通往龙台组道路的13处被洪水冲毁。他往返省直部门协调,争取到应急水毁资金15万元,帮助修复通行,受益群众14户67人……
驻村以来,他始终心系三都、情牵水乡。通过他的努力,爱人的帮助,争取到贵州省水利厅的水利发展资金340万元;积极为社区向上争取财政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累计实施项目18个,完成寨内庭院(道路)硬化67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5盏、修建蓄水池2个、安装管道10000余米、修建消防池1个和便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心系群众,解忧帮困暖民心
驻村以来,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在走村入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惠农政策、防诈骗、森防巡山等工作中,开着自购的老旧轿车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两年行驶了13000余公里,帮助群众办实事、做好事10余件。
2023年10月13日,辖区内1名妇女群众打报警电话称“我被家暴了,这日子无法过了……”接到公安部门线索后,他立即带领社区两委和调解员来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经耐心说服教育,成功化解家庭矛盾;2024年10月8日,辖区一户群众拆旧建新房,激起长达几十年的宅基地矛盾纠纷。得知情况后,他与社区两委、驻村队员和调解员驱车赶到现场,表明身份和立场后,他详细了解历史问题,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终顺利化解这起邻里纠纷问题。
“我没有念过书,想通过他帮我把收藏一辈子的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寄到中央去。胡书记多次往返省城对接相关部门,联系到贵州省博物馆专家到我家来做鉴定,给我颁发了收藏证,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在胡庭华的帮助下,实现愿望的86岁蒙烈伍老人感激地说。
“胡书记非常理解我们,很愿意跟我们群众‘摆白’,大家遇到困难都去找他帮忙。我人生第一次到省城,是胡书记带我到省医治病。他找大夫给我检查和诊断,跑上跑下帮我排队、取号、拿药,不仅节省看病时间,还带我近距离看到‘大飞机’,感受到在地下几十米深坐‘火车’的真实体验。”群众潘文周深情地说。
两年来,胡庭华带领社区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依托建好的文化阵地,认真谋划活动主题,投入资金5余万元,成功举办10余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累计吸引5000余人次热情群众参与,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多家媒体跟踪报道,社会反响效果显著。
助力发展,乡村振兴展新颜
乡村振兴不振兴,不仅要看群众的腰包鼓起了没有,还要看群众脑袋充实了没有。
经过村情民意调研后,胡庭华与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讨论,研究提出“发展集体经济,展现优势特色,助力群众增收”的发展思路。2023年10月,他带领县直相关部门的同志到省厅汇报发展集体经济并得到支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万元,用于县里的5个村(居)发展集体经济,万户水寨社区实施的项目集体经济年净收益达4余万元。2024年他又和社区两委研究,通过合作社对外承接基础设施项目增加收益。社区集体经济账上从2023年5月的4.6万元,增加到2025年3月的22.1万元,增长380%;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3年的13771.9元,增加到2024年的15425.8元,增长12.01%。
学校的基础设施与硬件建设水平,是反映当地教育资源状况的重要缩影。教育帮扶也被列入他的帮扶计划中。他先后到省民政厅、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为三都县36所中小学(幼儿园)协调捐赠图书110723册,价值345万元;向三都县黄埔小学、第四幼儿园捐赠价值20万元的学习用具;对省财政厅帮扶的10个村(居)新考入大学的90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6.25万元……
在全社区干部的努力下,万户水寨社区先后荣获三都县“五网合一∙一网统管”三星级社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贵州村马”暨跃马争锋拔河比赛优秀奖,两名网格员荣获“星级网格员”称号,两名党员同志分别荣获“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群众被县政府授予“2024年三都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社区的一点一滴变化,都记录在胡庭华的《驻村日志》里,360多页的日志凝聚着这些年的心血和汗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冲在一线、干在实处,时刻与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站在一起,与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奋斗在一起,凭借热心、热情和对党的忠诚,获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用心用情用力推动着三都这片热土向着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