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仅60多平方米 专家谈公摊面积争议

动静原创 | 2022-08-17 10:02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洪洋提议“取消公摊”,让老百姓明白付费,放心购房。“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大。8月16日,一则“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仅61平方米”的新闻颇受大家关注,此次事件也再次引起大家对于公摊问题的关注。

此次事件的缘由是在2018年4月,李黎全款购入青岛市某小区一套总面积为110.25平方米的住宅。然而,2021年9月,准备收房的李黎傻眼了: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超厚的墙壁、逼仄的空间、3间小得可怜的卧室。她找验房师测量后发现,实际套内仅有61平方米左右,3间卧室没有一间超过9平方米,主卧甚至无法放下双人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提到,住房问题关系到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居住价值,类似高公摊、低得房率的现象,既是很夸张的,也是对购房者伤害比较大的。

此次如此夸张的公摊率现象,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此类楼盘属于超高层、避难层、电梯高度等因素有关。但也需要看到,一般楼盘即便公摊面积再大,最多也就是20%的比例。而此次楼盘公摊面积已经突破了常规思维,是购房者难以接受的。

他进一步分析到,此次楼盘还有个特点或奇葩的现象,即墙体面积为1米。这也是购房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类似墙体现象也使得购房者承担的成本比较高。购房者抱怨既是因为得房率比较低,也是因为此类住房后续涉及的物业费等成本比较高,无形中增大了购房者的负担。

最后他还强调此类事件确实值得关注,对于一些明显超出常规的高公摊现象,需要进行严管。尤其是要防范房企营销人员各类虚假的、误导的、含糊的或有歧义的营销,导致购房者放松警惕和疑问,最终在购房中面临各类问题;同时也要对一些实际得房率明显偏离正常水平的楼盘进行系统梳理,此类楼盘都是属于问题楼盘,都很容易引起购房者维权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