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先锋团】集体展播-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篇丨科技创新 巾帼风采

2024-11-21 14:33

以科技之刃,辟未来之路

以团结之力,展巾帼风采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集体基本情况:总人数14人,女性人数14人

主要创新领域:中医护理学

所属领域:基础医学和中医药科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团队现拥有“千层次”人才1名,硕士研究生21名,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共计655名,占全院护士90.1%,副高级以上职称28名,中级以上职称291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16名,专科护士151名。护理部高度重视全院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自2014年起,每年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核,为医院护理质量新常态提供保障,为优质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团队现已完成17项中医护理团体标准的发布,为中医护理标准化、制度化打下坚实基础,为规范全省中医护理技术提供依据。

团队拥有中华护理学会京外中医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贵州省内分泌专科、骨科专科、产科专科护士实习基地,为全省不断培养及输送专科护士尽绵薄之力。领衔人谢薇作为耳穴大师王正的师承弟子已成立王正耳穴贵州工作站,并组织开设省内首家耳穴特色治疗门诊,以及履蛋治疗门诊、棍针火熨护理门诊、火龙罐护理门诊、伤口护理门诊、造口护理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静疗护理门诊、助产士门诊9个护理门诊。在省中管局的大力支持下,作为牵头单位成立贵州省中医护理联盟,对全省的中医护理工作整合及发展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

主要事迹或奖项:

1、2021年5月,贵州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2、2022年2月,牵头起草《癃闭的悬灸技术》等4项团体标准通过省科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验收,并面向全省发布实施。

3、2023年10月 我院护理团队负责的《外科护理学》获省教育厅2023年省级“金课”。

贵州省玫瑰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集体基本情况:总人数10人,女性人数8人

主要创新领域: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

所属领域农业科学

贵州省玫瑰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自成立以来,立足贵州实际,引种保育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815份,建立了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和品种综合评价优选体系,鉴选适合寡日照高湿度区域玫瑰品种14个、月季品种18个,培育月季新品种1个,建立了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了山地玫瑰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发了优化了玫瑰系列产品加工工艺,开发了玫瑰系列新产品;优化了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在高湿、少日照地区月季的和栽培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团队人员心系“三农”,积极将研究成果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将适应贵州气候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在贵州省进行全面推广。经过20余年的探索研究,将适应贵州气候条件栽培的月季、玫瑰品种,多次运用于贵阳国际生态国际论坛年会和国际数博会绿化环境景观等项目。建立“月季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样板”,培训科技人员、园林工人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在我省安顺、毕节、遵义、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等地大面积推广栽种。

团队加强政产学研销相结合,和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省食品发酵中心、凤冈县瑰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1家企事业单位合作,不断拓展延伸玫瑰生产加工链条,研发了玫瑰花酒、玫瑰甜酒、玫瑰苏打水饮料、玫瑰粽、玫瑰面膜等10余款贵州特色玫瑰产品,其中玫瑰花酒、玫瑰花茶和玫瑰甜酒入驻食品安全云平台,创造经济产值2亿元。该团队还牵头组建了“贵州省玫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联盟)”。

主要事迹或奖项:

1、团队成员先后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颁布1项省地方技术标准,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团队6次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荣获贵阳市科技成果进步奖,并获国家授权新品种1个,2018年贵州省玫瑰产业创新人才团队被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第十一批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2、“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暨第十四届古老月季大会、第七届中国月季展”最佳组织奖、精品月季盆栽展金奖;

3、培育的月季新品种“花好月圆”2020年第十届中国月季展和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月季国际竞赛授予新品种月季金奖,被评为献礼建党百年百佳自育品种之一。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集体基本情况:总人数523人,女性人数316人

主要创新领域:公共卫生大数据智能化监测与疾病信息化防治

所属领域:疾病预防与控制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疫情3年期间持续开展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风险研判、实验室检验检测和隔离点规范化管理、消毒消杀、疫苗接种技术指导,始终当好疫情防控的排头兵、侦察员,参与构建“查、防、控、治、保、导”六位一体防控体系,成功参与处置省内100多起突发疫情,在快速斩断疫情传播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政策措施优化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助推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五类重点人群全员核酸检测,仅27天实现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在全国疫情地图上长期都是“颜色最浅”省份之一,连续600多天未发生本土疫情,以巾帼之力助力打赢了突发疫情阻击战、常态化防控持久战、大规模疫情攻坚战、援鄂援沪援渝突击战、“乙类乙管”转段战5场战役。

她们持续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科技项目申报主持等科技创新研究上走在前列。近5年来,中心获厅级以上课题146项,女性科技工作者获95项,占比高达65%,其中女性科技工作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课题18项、厅级科研课题75项、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医学会科技奖3项。

她们全力推进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一老一小”结核筛查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推动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惠民措施,上线电子预防接种证,推动贵州省预防接种“小绿本”正式迈向数智化。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八连升”,2023年增至30.65%。全省持续无鼠疫病例报告、无霍乱病例报告,继续维持无脊灰和麻疹消除状态。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实现全覆盖。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重点地方病监测覆盖率和完成率达100%。麻风病、碘缺乏病、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和克山病危害达到持续消除标准。

主要事迹或奖项:

1、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贵州省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学普及奖3项;

3、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职务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

4、重要传染病实验诊断技术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团队被省科技厅授予“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病原微生物学”被省卫健委授予省级医学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