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11夜 | 听着,不禁有些心酸…
《遇见》11夜 | 听着,不禁有些心酸…
00:00 / -因疫情蛰伏于家,天天混沌度日,忙于衣食三餐,日子也变得格外具体。
就如一首七言绝句所说: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如今七事皆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未来不可预知,还好有温暖的厨房。
那是表达爱意的地方。
平日里,孩子上学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饭后学校有宿舍可供休息。我与先生中午也都在各自单位的食堂就餐。现如今,一日三餐,一餐不少,也考验着我的厨艺。
所幸,从小和母亲学得家乡的饭食,后来又练就一手家常手艺,在厨房里张罗出几个菜、几样吃食,南北混搭,轮番上桌,然后与家人围坐于桌前扫荡一空。
有时,还会教孩子做菜,看着她笨拙而无措的样子,好气又好笑。但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被她外婆这样教出来的。
这个假期稍显漫长,但却多了和家人相伴相守的温馨时光。每天晨昏日落,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聊着天,那切实可感的肠胃舒适与内心的满足,似可抵疫情之下的伤感与忧心。
平日里,我们或许有太多的羁绊和身不由己。父母们忙于生计,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更别说为他们多做几顿饭了。如此,在有些孩子心里,妈妈的味道已变成了记忆中的味道。
假期看电视剧,剧中的人物过生日,妈妈说好在生日那天给他煮海带汤,但第二天等他起床,却不见妈妈的身影,只见到桌上留下的一张纸条和钱。他觉得在妈妈眼里顾客比他还重要。而他的愿望仅仅是生日那天妈妈亲手做的一碗海带汤。
看到此,不禁有些心酸。我想,我不要做这样的母亲。但,成年人的世界又有多少无奈与身不由己,只有各自明白各自的感受。
也许,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表面的虚荣,而是一个弥漫着烟火气息的热气腾腾的厨房。而那厨房不分大小,食材不分贵贱,都留着妈妈一粥一饭的温情和爱意。
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中写道:“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疫情期间闭门不出的日子里,我们还是要好好的活。而平常日子里,最可安抚人心的,应该是厨房里的香味和桌上的食物,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在一起。
食物是有温度的,当食物遇上亲情,人世间的美好,也大抵如此。
在《歌手》的节目里,见到毛不易。听他清清浅浅地吟唱《一荤一素》,唱得人柔肠百转,感慨万千。
一首歌温暖而悠长,是他为逝去的母亲所作。听着歌,不由得想起自己懵懂青涩的年少,还有自己远方的妈妈。
今年过年未能回家乡,只能遥远地想念。一年一面,一期一会,更当珍惜。算算还能见多少面?屈指可数。想想心中不免伤感。
记忆中,有多少少年时光,散学归来,见母亲在厨房里忙着。放下书包,去帮忙烧火帮厨。冬日里,水很凉,看那双粗糙的手裂了一个个小口子;夏日里,厨房热气腾腾,看那额头沁出的汗珠;吃饭时,望着我们的温暖的目光。这所有的,在时间的深处,闪着光。
有多少年,向往远走,向往自由。望着高高的天,走了长长的路。一直流连辗转于外,忙得不知所以却还是碌碌无为。而今尘满面,鬓如霜,才发觉生命中多少遗憾再无机会去弥补。
也许,故乡,就是回不去的地方。如今领悟,已离家半生不能回头。
如此想念千里之外。想念记忆里那普通的热气腾腾的小厨房,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熟悉的一粥一饭。
《舌尖上的味道·家常》中这样写道:母亲总是用食物给孩子留下最好的味道。想想看,想家,就是妈妈的味道,一碗拉面,一碗饺子,当时觉得并没有多么特别,当你远行,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在日后的漫长岁月里,当我的女儿长大成人,羽翼渐丰后展翅远走,但愿她也有如我一样的想念与眷恋。
如今人生过半,更深觉人间亲情最可贵。最让人珍惜的莫过于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为你洗手弄羹汤,有人摆好饭菜等你把家还。如是,冰冷的时间便有了温度,我们便有了可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