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丨《巴黎图书馆》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将成为理想中的样子,都对世界抱有一份天真的想象。但是,假如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世上的一切都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就连我们自己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我们该如何继续生活?
《巴黎图书馆》讲述的就是一个女孩经历了生活的惊涛骇浪之后,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人性真相的故事。
满足人心灵的,不是蜜糖而是文学。书不会撒谎也不会偷窃,我们可以依靠它们。
——《巴黎图书馆》
你也许经历过成长中的幻灭时刻,你也曾为过去的某个遗憾而懊悔不已,在《巴黎图书馆》中,你可以找到成长的真谛。
故事1:1939年2月,法国巴黎,一个叫奥黛尔的女孩怀着忐忑的心参加了一场面试,她想成为巴黎亚米利加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她喜欢被书籍围绕的感觉,只要闻到古旧书籍散发的霉味儿或报纸飘出的油墨气息,就像回到家一般亲切自在。终于,如愿以偿,她得到了这份工作,一场图书馆之旅就此开启。
她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渴望像馆长里德女士一样,成为一名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渴望守护图书馆这座人们精神的避难所……
她深信自己是善良的,人性中那些晦暗不明的部分与自己毫不相关。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为一念之差所控,不小心泄露了同伴玛格丽特的秘密,导致男友保罗做出了令三个人都无法释怀的事……
万般悲切之下,奥黛尔远走他乡,嫁给了一个美国人,成为了古斯塔夫森太太,而这份愧疚,也伴随了她后半生的异乡飘零。此时,一个叛逆的美国少女莉莉闯进了奥黛尔的生活。一个陷在生活困境中的少女与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这是两代女性的心灵交流,也是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救赎,更让一段沉积斑驳的历史浮出了水面。
故事2:亚米利加图书馆并不是一所作者虚构的图书馆,而是一座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现在也依然在营业的图书馆,始建于1920年,是欧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英语图书馆。书中,奥黛尔的多位图书管理员同事,也不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曾经在亚米利加图书馆担任项目经理的作者珍妮特,借奥黛尔的眼睛,记录了这座图书馆的馆员在战争期间不畏强权,为巴黎城里的爱书人守候最后精神港湾的故事,也借着奥黛尔的口吻,讲述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普通人小小的善举和隐藏的罪恶,人性中幽微的光芒和摇摆不定的灰色地带。
奥黛尔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也留下了自己终生难忘的遗憾。作者并未对发生的一切作出道德评判,而是以沉浸式的笔法,为每一个人一念之间的抉择提供了大量细节,还原了特殊年代人们真实的生活——一个个普通人在各自的理想和欲望、坚守和放弃之间的挣扎。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她想在这个故事中和读者分享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更想探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怎样互相帮助,又怎样互相伤害。剥开炮弹的外壳,这终究是一个成长和生活的故事。
故事3:暮年独自生活的奥黛尔,也变成了年轻女孩眼中渴望成为的样子。她看清了人性的暗礁,学会了保持冷静,也没有停止过对过去的反思。她终于可以坦然年轻时犯下的错,不再逃避也不再为自己找借口。她曾经鄙视一些人,也曾经成为自己鄙视的那类人,而最终,她接受了那个不堪回首的自己。
她没有成为像图书馆长那样的文化界的中流砥柱,她没有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灵魂伴侣,她甚至没有成为那个自认为不会伤害任何人的自己。生活重锤了她,而她却并未因此沦入颓丧。
相反,生活的重锤让她看清了自己本来的模样,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她放弃了年少时天真却浅薄的幻想,成为了一个真正独立思考、敢于与众不同的成熟女人。生活留下的不只是伤痕,也是成长的印记。

在命运的浪潮中,如同草籽般漂泊的我们,或许无法阻挡潮水的方向。然而,即使是一枚草籽,也能决定自己如何发芽、如何生长。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集团 《巴黎图书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女性心灵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