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2025印江非遗民俗文化大巡游

节目指导中心精品制作工作室 | 2025-02-18 17:04

2月12日,正月十五,印江自治县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非遗民俗文化大巡游展演活动。

据悉,本次巡游展演队伍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全县各中小学校及各健身协会,有唢呐、花灯、书法、印染、油纸伞、说春等非遗民俗共20支队伍1200余人参加巡游展演。 

巡游队伍中,舞龙舞狮、傩戏表演、花灯展示等节目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麒麟献瑞》表演中,演员们身着华丽的麒麟服饰,伴随着激昂的鼓乐声,舞动麒麟,寓意着祥瑞与福气。金龙贺春表演则通过舞龙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对龙文化的崇拜与传承。 

《傩戏普世》表演是印江自治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形式,融合了宗教、民俗、艺术等多种元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表演中,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妆容和动作,演绎了古老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花灯呈祥》则展现了印江自治县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花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演中,演员们手执花灯,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舞动花灯,为观众带来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僰牌生辉》,僰牌是印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印江僰牌不仅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僰牌的制作工艺结合了古代蝌蚪文和鸟虫鱼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唢呐声声》,唢呐作为印江民俗文化的嘹亮音符,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印江唢呐历史悠久,从岁月深处一路欢歌而来,承载着印江人民世世代代的情感与记忆。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那激昂或悠扬的唢呐声便会响起,或诉说着喜悦,或倾诉着哀伤,它早已融入印江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油纸伞临》体现了印江传统工艺与浪漫诗意的完美结合。油纸伞印江,600年工艺与文化传承,自明清时期以来,它以其光滑明亮、颜色鲜艳、美观大方的特点而广受欢迎。它不仅具有遮风挡雨的功能,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圆满和吉祥。它的“油”与“有”谐音,“纸”与“子”同音,伞的圆形张开状更是象征着家庭圆满、多子多福。在喜庆场合和宗教庆典中,油纸伞常被赋予早生贵子、圆满吉祥的美好寓意。

 印江自治县2025年“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非遗民俗文化大巡游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该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摄制:梁龙 杨岳洋 钟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