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开“金银”来,绥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致富新路

综合广播 | 2021-12-04 21:59

冬摘叶、夏采花,作为绥阳县六大产业之一的金银花如今已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金银花”。今年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绥阳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一朵小小金银花,如何绿了乡村又富百姓?

这段时间,位于绥阳县小关乡的金银花基地里,连片的金银花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趁着天气晴好,小关乡小关村村民马朝龙忙着将自家基地里的金银花叶采摘下来。

小关乡小关村村民马朝龙(左)

“我种植金银花十五六年了,从原来的十一二亩扩建到现在的二十一二亩。原来我们种的时候,生金银花才卖两块多不到三块,一亩最多七八百块钱。后面价格慢慢地涨起来了,现在一亩可以收入大概4000多元左右,一年下来,叶子和花可以收入8万元左右。”

村民正在采摘金银花叶

小关乡金银花,一种灰毡毛忍冬优良品种,其主要元素绿原酸含量达5%-6%,具有易栽培、易管理、产量高等特点,最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米至1200米之间。上世纪70年代,小关村村民将野外生长的金银花种植到自家的田间地头里,开始人工种植,但效果并不好。2011年,当地政府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金银花,立足其“药食同源”的特性,注重开发金银花的经济价值,从单一的药用花种植发展到精深加工提取,让群众从金银花产业链的拓展中获得实惠。

小关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姜鹏

小关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姜鹏介绍:“现在我们全乡有33间加工厂,有合作社的,也有农户的。现在都是初加工,就是烘干叶子和花,像四川、湖南、广西这些外面的客商,他们就直接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收购,销售是一直不愁的,市场很好。”

截至目前,小关乡金银花种植面积达8万亩,种植户4500多户,每年可采摘金银花花朵1200吨,花叶1500吨,预计产值可达2亿元。

加工厂内,村民正将金银花叶放进烘干机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关乡里的金银花加工厂也忙了起来。距离金银花种植基地不远的贵州民旺食品有限公司,是小关乡最大的金银花初加工厂。每天傍晚,从村民们手中收购来的金银花叶会在这里进行烘干。“农户采下来的金银花叶就交给加工厂,加工厂来烘干,客商就直接在这里收走成品。叶子和花烘干了以后拿去可以长期保存,放个几个月都没问题。”姜鹏说。

贵州苗老藤生物养生有限公司

这边初加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不停,那边全省唯一的一家牙膏生产企业——贵州苗老藤生物养生有限公司,也在积极研发生产以金银花功效为主打的牙膏。

贵州苗老藤生物养生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严伟

“我们将金银花的绿原酸提炼出来用在牙膏里,它对我们的口腔黏膜消炎止血是比较好的。”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严伟说,他们就是当地金银花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我们企业选择在这里落地最主要就是看重金银花原产地的绿原酸含量,绥阳县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是全国最高的,可以达到百分之六点几左右。去年我们采购了56万吨的金银花,牙膏销售额在1200万左右,今年预计在1300万。”

以金银花为原料研制生产的牙膏

目前,绥阳县共发展种植金银花超16万亩,培育金银花初深加工企业40多家,以金银花为原材料的食品、日化用品多达40种以上。

绥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建祥

绥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建祥表示,下一步,绥阳县将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契机,走出一条符合绥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我们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持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为引领,做强做精金银花、辣椒等特色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