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黔沿|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实践团暑期“三下乡”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和创新化,在民族地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五观”,坚定“五个认同”,助力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贵州民族大学“微籽·黔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实践团于7月16日至20日赴安顺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活动,先后走进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普定县玉秀街道秀水村、镇宁县宁西街道景宁小区,以青春之名,担时代之责,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促民族团结进步。
贵州民族大学“微籽·黔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实践团针对受众特点,精心研究并制定了多层次、分众化的宣讲方案,以理论+案例+互动+体验的“四维一体”方式,生动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概念、深刻内涵和根本保证。团队成员带领村民和社区居民在安顺屯堡的历史中体会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在奢香夫人的故事里认识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在端午节的风俗中理解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千里忠魂辫子坟”的事迹里感受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从“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出发深刻领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真正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在“文物之美·美美与共”环节中,团队成员积极发挥文博专业优势,利用展板向大家介绍良渚文化玉琮、商代后母戊鼎等国之瑰宝,播放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视频,借此阐释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和“五个突出特性”。同时,团队成员还带领孩子们体验三星堆考古盲盒和木质画板,一起在“挖呀挖呀挖”“涂呀涂呀涂”的快乐中亲身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村民们和社区居民们表示受益匪浅,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我们将树牢主线意识,夯实主线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乡村治理之中,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小河湾村党总支书记郭正伦说道。
贵州民族大学“微籽·黔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实践团的团队成员们也利用这次宣讲机会,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第二课堂”中更加深刻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团队成员陈伊伊说:“我很骄傲,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每次讲到‘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时候,我看到村民们、社区居民们和孩子们眼中的光,让我感受到凝聚的力量和宣讲的意义。”
“微籽·黔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秉持志愿服务精神,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诺言,扛起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责任担当,团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任重道远,行则必达。
供稿:贵州民族大学“微籽·黔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实践团
实习记者:金治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