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声音|贵州已累计关停或限制漫游异常手机号超239.6万余个
本周,贵州省通信管理局上线《阳光946党风政风行风热线》的节目中,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不断变化的电信网络诈骗纷纷提出问题。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处粟湘处长在线给听众支招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去年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了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2021年6月,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发布《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要求运营商按照“谁开卡、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电话卡、物联网卡的实名制管理,加强涉诈网络信息监测处置,强化风险防控。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省内运营商按照国家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实名登记及一证五卡方面,三大运营商在所有营业网点配备了身份识别设备和现场活体照片采集设备,运用人像识别等大数据手段,全面实现了用户的全面实名登记及“一证五卡”的要求。
在静默卡及高风险号卡清理方面,“断卡行动”以来,全省累计关停或限制漫游功能异常手机号超239.6万余个,清理静默号卡超170.3万张,让诈骗分子手上少卡,甚至无卡,进一步提升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难度。
运营商在高风险号卡研判模型上,无法做到100%的准确,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少量误关的情况,所以我局组织指导运营商开通了便捷的复通方式,如果用户的手机被误关了,用户可以联系通过客服电话方式(电信拨打10000,移动拨打10086,联通拨打10010)或者营业厅的方式进行二次实人验证办理复通。在此,也请广大用户对断卡行动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我局也将持续要求运营不断优化研判模型,并做好复通服务工作。
在信用惩戒方面,按照“断卡行动”惩戒要求,凡是公安机关认定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实名登记手机号码,一律将相同身份证件下所有手机号码予以关停,5年内不得新办手机卡,确需保留号码的,经公安机关确认后,只保留名下一个手机号码供本人使用。目前,本省因出租、出售、出借、转卖、贩卡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纳入不良信用惩戒的用户达1034人。在手机成为生产、生活必须品的今天,如果被纳入信用惩戒,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看好、管好、用好自己名下的手机卡。
精准诈骗需要获取用户的精准信息,诈骗分子主要通过非法窃取或购买社会上各行各业泄漏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以及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广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不仅需要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规范,同时,广大网民也要加强自身隐私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受害风险。
比如,安装APP时要从正规的渠道下载,对于不需要使用的APP尽量不安装,重复使用需求很小的APP用完就删;重视并慎重对待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尽量减少对APP授予权限,及时关闭使用APP时不必要的权限;慎用公共WiFi,尤其转账与支付时改用移动数据流量;谨慎填写个人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使用隐私安全管理APP,将手机中照片、视频、财务相关等隐私隐藏、隔离;建议及时设置手机SIM卡密码,因为手机丢了后,虽然设有手机密码,可防不住别人将SIM卡拔出、用其他手机操作各种APP,会造成窃取用户个人信息,随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而造成用户财产损失等。
在个人信息保护这方面,省通信管理局持“零容忍”的态度,从2019年起持续开展APP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今年对省内下载量大、用户多、影响大的74款APP开展了巡查检测,覆盖了典型业务类型和重点企业业务,共发现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或数据安全风险问题172个,公开通报未按要求整改APP应用程序8个,目前,APP的“带病率”总体较高。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工信部和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官网上看看通报的问题APP清单存在哪些问题。
最后,提示一下,举报APP侵犯用户权益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或12321举报中心进行投诉。
由于“断卡行动”持续推进,诈骗分子手上的手机卡数量越来越少,诈骗分子通过赠送礼品、提供报酬等方式收购、倒卖手机卡现象日益突出,在此认真严肃的提醒广大用户朋友,特别是部分学生群体、老人群体、农民工群体,一定不要为了一点私利,将自己的卡倒卖给别人、协助不法分子开卡或者倒卖卡,这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相关人员也会被纳入失信名单库,后果非常严重。同时,工信部近期推出了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页、小程序等查询入口,输入证件信息、手机号码及验证码后,可以查询名下手机卡数量,不是自己办理的手机卡,尽快到归属运营商办理注销,防止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违法活动。
提醒大家,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以“发送垃圾短信电话号码将被冻结”或者“身份证被盗用办理电话卡实施违法犯罪”等各种名义实施诈骗活动。这里提醒广大电信用户:通信管理局不会以电话、短信等形式向社会机构、人民群众进行电信违法行为告知,更不会直接通知用户冻结其电话等电信服务!如接到此类电话,请及时报警,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