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兰村侗寨
苗兰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境南部,处湘黔桂侗族边地“南侗”一隅,西北距省城贵阳约230公里,西南距县城榕江约27公里;苗兰以村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东南两面紧邻从江县往洞乡,北靠栽麻一村,村域面积约42平方公里;苗兰村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边缘地带,属多山谷地,森林茂密;寨周松杉成林,翠竹连片;处中亚热带、受东亚季风环流控制,气候温湿多雨;全村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
风景名胜
鼓楼:苗兰村鼓楼建于清乾隆年间。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象征族姓群体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侗寨社会、文化、政治的中心。侗族鼓楼的建筑造型别具一格,建筑风格较为独特,充分体现了侗族的历史与文化,鼓楼外形结构都是飞阁重檐,层层收束而上,宝顶尖端直插蓝天,像株巨大杉树屹立在寨子中间。鼓楼为九重六角攒尖顶密檐式塔状木构建筑,楼高12米,有经柱4根,柱距3米,每柱高8米,檐柱8根高4米。鼓楼底层中央有圆形的火塘,直径1.8米,四周均置有长凳;葫芦宝顶上雕有鸬鹚1只,造型别致,风檐板上绘有双龙抢宝、人物故事、牛马虫鱼等彩色图案。整个鼓楼檐飞角翘,六面玲珑。为穿斗式筒架结构。鼓楼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萨坛:位于寨北部半山,建于明末,圆形,用山中毛石支撑一块大青石板,类似供桌,独具一格。萨坛直径2米,高0.6米,是苗兰村寨民古今举行“祭萨”活动的场地。
萨堂:建于清代。萨堂祭萨,是侗族人民对女性祖先的祭祀活动,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萨玛是侗族祖先神灵的化身,是侗族唯一共同祭祀的、本民族自己的神。为了纪念萨玛,人们在村边或寨中的吉地建祠祭祀,祈求她的英灵护佑整个村寨或团寨平安。此萨堂为室内神坛,它是在一个矩形小屋内,面积4平方米,用板壁围合出神坛的所在,形成一处空间里的空间。
节庆活动
吃新节:活动内容,为了庆祝丰收,吃新节活动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多彩。从迎接客人到送走客人,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紧密,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其过程主要有拦路、鼓楼唱大歌、唱侗戏、踩歌堂、封桌对歌、行歌坐月、赠送分别礼物等环节,各自成趣,高潮不断,男女老少各得其所。
侗年: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传统住宅
独立干栏式木构楼体建筑,3开间,3进深,为典型的侗族干栏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用木柱 支托,凿木穿枋、衔接扣合,立架为屋,四壁横板,上覆青瓦,两端偏厦,前设宽廊,内设火塘。屋面为两坡悬山屋面两山加披檐形成貌似歇山顶的形式(有一栋极具特色干阑式四合院为田地瓦顶),其余近现代修建的建筑仍沿袭着这种传统的建造工艺。论是哪种类型的民居,平面形式都以火塘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