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息烽县青山苗族乡:持续推进农村“五治”、解锁村寨幸福“密码”
乡村治,百姓安,村寨美,群众乐。
近年来,贵阳市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坚持党建领航,找准推动农村“五治”工作“小切口”,以村寨为单元,以绿化村后寨组为重点,用好农村“五治”这把钥匙,不断解锁村寨幸福“密码”,努力绘就乡村治理美丽新画卷。
绿化村后寨组全景
“治房”解锁“致富密码”
屋倚青山,门临绿水。盛夏时节,行走在绿化村后寨组,道路整洁、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村民在散步闲谈、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绿化村后寨组的美,得益于青山苗族乡“治房”工作的纵深推进,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一跃成为来自重庆、湖南、四川等地游客青睐的避暑旅居地,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增收致富。
旧貌换新颜。家住绿化村后寨组村民张天才,看着自家新改造后的房屋很是高兴,他说“以前我们老房子外墙脱落严重、房屋结构也是风格不一,赶上政府实施宜居农房改造好机遇,把我们房子外墙改造好了,还因地制宜修建了花池,凉亭等,现在我们寨子变得特别漂亮,感觉就像一幅画一样美丽,很多游客来了后都觉得我们后寨环境特别好,非常受欢迎。”
绿化村后寨组村民改造后的房屋
据了解,“治房”工作开展以来,青山苗族乡一边规范建房审批,统一农房风貌,推动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抵押贷款发展产业。一边不断推动宜居农房的改造,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打造避暑旅居地,同时利用村里的空闲地,打造“共享菜园果园”,发展避暑旅居产业,让农房变“客房”、村民变“管家”。
人居环境持续的改善,闲置农房进一步盘活利用,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前来避暑旅居。目前,绿化村后寨组发展避暑旅居农房16栋,占后寨组农房的41%,共有116个房间,可接待游客230余人,已入住游客131人,已预定 50余人,入住量达58.6%。
青山湖
“治水”解锁“生态密码”
盛夏,青山湖上水鸟驻足嬉戏、觅食,水塘边步道上游客、村民走走停停,树荫下歇息聊天、健身运动……
湖边、山塘、房前屋后,青山村“治水”专班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污水乱排乱放常态化巡查。
绿化村后寨组改造后的水塘
清淤泥、放新水、喂养鱼,实施水塘提升改造,美化靓化水环境。绿化村党支部书记黄桂兰向我们介绍“治水”工作时自豪地说,“目前我们村的污水已全部接入了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全村是消灭了黑臭水体,水环境是非常好。”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结于青山苗族乡始终坚持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协同推进。
在村民饮水方面,早在2022年,绿化村通过驻村工作组向上积极争取了5万资金,帮助后寨组增设了饮用水管道,户户接通了自来水管网,如今的后寨组水源稳定,缺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干旱的时候,缺水了。”老党员许发举感叹如今的变化,他说“现在寨里饮水安全稳定有了保障,污水处理有了去处,黑臭水体全部不见,生态环境变好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来我们这里避暑游玩,都称赞我们生态环境好。”
干净整洁的村容
“治垃圾”解锁“气质密码”
从以前的垃圾乱扔乱堆,到如今环境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离不开农村“治垃圾”工作的深入开展。绿化村通过“治垃圾”,提升了村庄的整体气质。
“湿垃圾不出户,有害垃圾不入桶,可回收物不浪费……”在绿化村后寨组,随便一个村民都熟悉“治垃圾”顺口溜,都会垃圾分类。
“这些塑料瓶、纸壳……可回收的垃圾,可是“宝贝”哦,拿到村里面“五治”积分超市,可以兑换肥皂、抽纸等生活用品,也可以等村里面的工作人员上门来回收。”村民陈大华为村里的农村‘五治’积分超市点赞,“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对垃圾分类热情高了,垃圾也有了去处,群众又得了实惠,非常好。”
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做好源头分类、垃圾投放、收集收运等关键环节。青山苗族乡以农村“五治”积分超市为抓手,对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进行全面宣传,培养村民习惯。同时通过积分超市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激发农村党员群众愿干、肯干、想干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绿化村后寨组共收集可回收物共计2千余斤,兑换奖品共计100余份。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群众自治动力,每月由党员和村民小组长带头对村组内环境卫生和主干道路沿线垃圾等进行大扫除,集中整治乱堆乱放现象,清理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养成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
绿化村后寨组村民改造后的房屋
“治厕”解锁“品质密码”
一厕之变,万象更新。
走进绿化村后寨组村民家里,干干净净的卫生间,全新的洗脸盆、蹲便器、热水器一应俱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改厕已然成为绿化村后寨组的文明风尚,推进着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
“有墙、有顶、有门,厕屋清洁、无臭,粪池无渗、无粪便暴露……”乡里面工作人员吴静正在动员村民罗顺林改厕,向他讲解改厕后的一些好处,“你是寨子里面最后一户旱厕户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抓紧把厕所改造了,现在改还有补助哦!”
公厕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青山苗族乡坚持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厕室外厕同治、公厕私厕同治。农村“五治”开展以来,绿化村后寨组大力动员农户改造旱厕,修建卫生厕所,整改问题厕所,不断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将在今年年底实现旱厕全部清零。
此外,大力推进公厕的治理,制定了公厕管理制度,全部正常开放使用,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配备保洁人员队伍,由村委会统筹管理,确保公厕有人管、能使用、卫生好。
如今,随着“治厕”的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绿化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好了。
“治风”解锁“文明密码”
“这几年酒席少了,经济压力没那么大了,给我节省了不少钱,我准备趁现在正是避暑旅游旺季,把省下来的钱用来改造两间房间,接待游客避暑,增加收入。”村民陈大静在“三和夜话”上有感而发,农村“五治”的开展让我们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
“三和夜话”话发展
自“治风”工作开展以来,绿化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结合家庭和睦,邻里和气,村寨和谐的“三和村寨”基层治理模式,选取农闲时间在夜间开展“三和夜话”群众会,乡村干部职工、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宣传农村“五治”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发动群众参与到农村“五治”工作中,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破旧俗,树新风。绿化村后寨组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有效发挥“两书一约一会两榜”作用,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对道士先生开展日常政策宣传、落实外出治丧备案登记,持续加大整治婚丧陋习,推进厚养薄葬、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元宵节、避暑节、火把节等节庆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农村“五治”开展以来,后寨组党员全部签订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无滥办酒席现象,每月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青山湖
“绿化村后寨组的变化只是青山苗族乡推进农村‘五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据青山苗族乡党委书记田霞表示,“我们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将农村‘五治’工作作为破解村寨幸福“密码”的钥匙,充分激发群众的自治动力,让每一个村民组都焕发新气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雍仕权 张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