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苑丨贵州花灯戏《红梅赞》今日全剧大联排圆满收官,15日、16日赴京展演!

贵州音乐广播 | 2021-04-30 21:52

今日,由贵州省花灯剧院演绎的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圆满结束了大联排。在现场,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罗舒,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潘伟行认真观看,包括演员的声、台、形、表给出最精确的定位与指导。

饰演江姐的贵州省花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传承人、贵州花灯戏邵派表演艺术创始人邵志庆跟演员们与乐队默契配合,从花灯唱腔、乐器伴奏到走位,完成了一次高质量、高标准的排练。

贵州花灯戏《红梅赞》作为贵州省唯一晋京献礼剧目,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将于5月15日-16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演出两场。除在北京演出之外,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将于2021年5月8日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隆重开演!

剧情简介:1948年春,中国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这时,江姐带着省委重要指示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彭松涛牺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昂首挺胸,直上华蓥山,会见了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武装斗争。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中美合作所特务头子沈养斋,江姐正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诉了敌人。最后于重庆解放前夕,在渣滓洞集中营慷慨就义,壮烈牺牲。

红霞染红了天边,红岩上屹立着满面笑容的江姐。她似一株灿烂的红梅,耸立在天地之间,她伟大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

当916贵州音乐广播的记者采访到贵州省花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传承人邵志庆时,她欣慰并感慨地说:“将江姐的事迹移植成贵州花灯戏《红梅赞》,既是致敬经典,更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从艺术创作上来说,贵州花灯戏《红梅赞》是一个重大突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像先烈们那样,保持一种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坚定的信仰。牢记是他们用不屈的行动表现出了革命者应有的气节和尊严;是他们用一腔热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是他们用自己身躯,托起黎明前那轮崭新的太阳。我们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没有经受过酷刑的考验,但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色精神,做出这个时代共产党员的风采。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必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践行好文化引领、文艺为民的神圣职责,心无旁骛去诠释每一个角色,用平实的心态,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表现生活,用舞台艺术作品去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更多的人通过舞台艺术作品去感悟人生、净化心灵,感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动听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故事、振奋人心的红色主旋律,让现场掌声和赞扬声此起彼伏,使现场的观众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震撼。

“此次投入《红梅赞》的演职人员达150余人,剧中很多角色都是由年轻演员来承担,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演员是首次上舞台,可谓‘四代演员一台戏’,很令人欣喜。”邵志庆表示,戏中的革命精神感染了大家,老一辈艺术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年轻演员中得到传承,他们在排练中勤奋好学,努力塑造人物形象。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潘伟行,也是此次贵州花灯戏《红梅赞》的导演,他告诉记者:这部剧是经典中的经典,因此花灯剧院此次移植,压力也很大,既要保持经典的原味,也要有所创新和突破,还要有贵州本土花灯戏的元素,所以,该剧在音乐的创作上投入了极大的努力。江姐的故事发生在重庆,于是戏中的场景等元素不能变,必须保持其地域性和历史的真实性,而这样的故事也不适合花灯中欢快的舞蹈来表现,因此,花灯音乐就成为与其他各戏种间最大的区别体现。我们非常荣幸能受到邀请去北京展演,我们也迫切地希望得到首都人民的更多关注,以及专家学者们给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建议,相信大家定会不负众望。”

据悉,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将于5月15日、16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原中国评剧大剧院)共演出两场。除此之外,2021年5月8日,《红梅赞》还将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上演,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