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 徐玄:创新运用传统非遗元素,打造别具一格的产品
为了更好地推动贵州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锦绣计划”提质升级,助力贵州妇女手工企业的发展。贵州省妇联启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项目,联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持续推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设计师访谈短视频。本期专访嘉宾,邀请了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徐玄,讲述“如何创新运用传统非遗元素,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产品?”
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族工艺传承和研发。它扎根贵州非遗土壤,在市场的需求下创新单品,其中公司打造的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手工文创产品,积极推动了贵州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助力了乡村振兴。
徐玄在成立瑞银鸟公司后,就立志将贵州非遗文创产品进行提质升级。她将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合为一体,使皮面刺绣工艺努力做到精品化、标准化、量产化。
在采访中,徐玄谈及与“锦绣计划”的渊源,她说:“我们的第一个刺绣基地设在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因为我曾经到三都时,正遇上当地水族朋友举行盛大的端节,他们的马尾绣服饰深深吸引了我。后来我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绣娘们为了生活,大多都外出打工了,为此我就萌发了要做刺绣项目带领当地妇女致富的想法,要让这项技艺真正走出去!
为了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创新传统非遗纹样的使用场景。徐玄说:“每一位绣娘都能在土布上绣,但是在皮料上就出现了困难,于是我们就开始研发技能培训课程,给绣娘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培训技能的同时植入我们企业和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经过不断地学习,绣娘们成功实现了在皮面上刺绣,从而带动了她们设计创新的第一步,并也大大提高了她们的收入。”
谈到非遗的“传承+创新”,徐玄说:“为什么现在传统的非遗产品不太容易被市场接受,因为都太地域化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应该大胆‘做减法’,对传统纹样进行提取和创新,运用到更现代时尚的单品中,增加产品的使用场景。当包包被创新赋予了非遗元素,普及开来就是最好的传承。”
在非遗传承创新的路上,相信徐玄会带着她的瑞银鸟,将会飞出大山外,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活动主办方: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活动承办、内容出品:卫视中心网络视频产品部
编辑|视频剪辑:母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