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彩云之南:奏响农文旅融合“协奏曲”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致富带头人、拉祜族村民李娜倮(中)带领村民演出。
《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动人的曲调让人对古老而现代的拉祜山乡心生向往,独具特色的民族表演尽显一村一乐队、歌舞山水间的魅力;
多才多艺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大展风采,让山乡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文化遗产“活起来”,乡村旅游“热起来”。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协奏曲”在云南村村寨寨奏响。
“唱”出幸福路,“舞”出好日子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 篝火映红人们的脸庞,来自江苏无锡的少年乐队队员被村民的歌声打动。“原生态的民族音乐真有生命力!”13岁的鼓手刘双元说。
这是老达保村的日常一幕。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口传史诗《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彭娜儿告诉记者,全村114户475人中,就有9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位,“我们有原创拉祜民歌300多首,吉他200多把,一个村子就是一支乐队!”
“我们把插秧、播种、采茶的场景融入舞蹈,编排了100多套舞蹈动作。”39岁的致富带头人、拉祜族村民李娜倮说,《快乐拉祜》就是她创作的。
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老达保村村民组建的“达保兄弟”等演出组合,先后参加多场民歌大赛、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并受邀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以及日本、希腊等国家演出,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95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4岁的拉祜族姑娘戈娜四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班利村,承包了由沪滇两地投资建设的咖啡馆。开业至今,从“单兵作战”发展到5个人的团队。这位年轻的创业带头人,见证了沪滇帮扶协作给村里带来的巨变。
“这一年来,上海给村里援建的党群服务站投入使用,民族文化传承馆、图书馆、陶艺馆等都开张了,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戈娜四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组织部先后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领头雁”培养工程,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彩云之南,展示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文内容来源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