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数字化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贵州日报 | 2019-03-21 10:19

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宝贵的财富。

"打开QQ扫一下这张明信片或印有民族服饰的手机壳,上面的图案会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眼前。"3月11日,在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具有老师和公司负责人双重身份的向艳丽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创产品创意制作。

早在2012年,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老师的向艳丽在做民族文化相关课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贵州思南等地的傩戏文化正在濒临消失。

"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宝贵的财富。"在国家提倡"互联网+"的大背景下,2013年,艳丽带着学生组建了"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化创新"团队。随后,向艳丽带领团队前往省内各地调研。

那些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如何保护、如何传承?

"我们从自己所教授的专业得到灵感,充分利用AR技术,将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并且用喜闻乐见形式来呈现。"向艳丽说。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向艳丽的团队收集了大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素材。

"我们又花了很多时间将这些素材数据数字化。"向艳丽告诉记者,2016年,团队开发了首款基于少数民族服饰、头饰展示的"掌上博物馆"。

"技术不复杂,主要的是收集这些素材周期太长。目前我们开发的相关APP也还在完善和补充。"向艳丽说。

2017年11月,通过落户贵安新区的百度创新中心引荐,基于贵州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化创研的贵安新区向小怪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向艳丽担任公司负责人。

公司成员花了5年,深入贵州数百个传统民族村寨,探索、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目前已经梳理出数万种少数民族传统纹样。

"我们就是想通过互联网平台,让贵州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和传递更多元的文化认知与感官体验,推动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公司成立以来,向艳丽带着团队先后研发了贵州风景类、民族类、饮食类、非遗文化类共计20余种VR产品。

目前,该公司已经和中国邮政的景区主题邮局、贵安新区和贵阳等地的文化创意园进行了商业合作,另外还和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开展合作。

"希望下一步在贵安新区形成贵州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化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通过产业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向艳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