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原产地丨致敬古法 守艺传承
——夜郎古酒第261轮端午制曲暨“古法酱香”价值论坛开幕
“古法酱香,源起夜郎,悠悠千载,初心永恒,恪守古法,拐枣入曲……”
6月17日,以夜郎古酒金牌制曲班组为代表的夜郎古酒当代“守艺者”们一起站上舞台,庄严进行质量宣誓,让人看到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品牌对于品质的看重与坚守。
端午制曲的习俗,是夜郎古酒古法酿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自于茅台镇正宗酱香白酒“12987”传统酿造技艺,结合了劳动人民对时令、气候、自然变化的观察,以及对草药状态、生物活性的经验总结,亦是一个完整酿酒周期的伊始。
这次活动期间,夜郎古酒设置了丰富多元的体验环节,让嘉宾们深度参与第261轮端午制曲,零距离感受古法酱香工艺的精妙之处。
在嘉宾体验区域,首先是“三色曲”的展示,酱香突出的黑曲、稳定酒体的黄曲,以及出酒率高的白曲按照比例进行呈现,让人对于夜郎古酒制曲工艺的严苛与精准有了直观认知。在严格按照古法开展的踩曲表演之后,夜郎古酒也安排嘉宾们进行踩曲体验,感受制曲过程的不易与匠心点滴的传承。
借着这次活动的良机,夜郎古酒也对辛勤付出的守艺者们进行公开的嘉奖,将夜郎古酒引以为傲的“金牌班组”请上了舞台,接受掌声与荣誉,更将“金牌匠人”殊荣,授予了一直在生产酿造环节默默付出心血的夜郎古酒业生产技术副总工程师曾庆帮、夜郎古酒业生产技术副总工程师宋显江,和夜郎古酒业质量技术副总工程师王业。
在本次活动期间,由贵州民族大学夜郎文化研究院特聘专家、知名的夜郎文化研究专家熊宗仁研究员完成的“古法酱香·源起夜郎”学术研究成果也同步进行了发布。该研究成果在6月13日举办的专家评审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同并顺利通过评审,相信将对夜郎古酒乃至贵州酱酒的历史渊源和品质背书形成有力支持。
贵州民族大学夜郎文化研究院特聘专家、知名的夜郎文化研究专家熊宗仁
在此基础之上,夜郎古酒亦携手贵州大学启动了“古法酿造发酵研究项目”,并在本次活动正式启动。据悉,这一项目将对源起于夜郎时期枸酱发酵的古法酿造发酵技艺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结合微生物活性、菌群特性、温湿度影响等因素,全面系统地揭示夜郎古酒的品质密码,并为夜郎古酒的品质进一步精益求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而在“古法酱香价值论坛”上,围绕古法酱香相关课题,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院长郭国庆,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丁远怀,仁怀市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帮涛,复星酒业合伙人、复星科创合伙人、夜郎古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方强,糖酒快讯总编辑李森等专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历史、文化、技艺、产区、企业、品牌等多个角度论证了古法酱香工艺的历史传承、技艺特点和品质优势,再度印证了夜郎古酒的技艺底蕴和品质根基。
所谓“曲为酒之骨”,曲对于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夜郎古酒以“曲”为媒,通过这样一场活动,在“端午制曲”的主题之下,让守艺者们走上舞台成为讲述者与见证者,让人们再一次深入认知了夜郎古酒。
复星酒业合伙人、复星科创合伙人、夜郎古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方强
正如余方强董事长在这次活动的致辞中说到的,“世人只知酱香好,只看见酱香的制酒,却很少关注到酱香的高温大曲,各位朋友参观了夜郎酒谷,亲眼看见、亲自体验了一把古法酿艺。我们希望,让古法酱香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被世界所喜爱。”在无数品牌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来展开花哨的营销与炒作时,夜郎古酒则以最朴实的方式,将酱酒最核心的技艺价值呈现给大众,这其实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