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贺托马斯教育成为龙里县首家“馆校”合作研学基地!

科教健康频道《贵州教育》栏目 | 2020-11-09 11:47

近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

《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

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意见》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强调要精心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展示教育活动。要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要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

《意见》着力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要求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意见》着力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部署学校、博物馆共同构建常态化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工作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将博物馆教育培训内容纳入相关学科类教师培训中。

《意见》要求各地教育、文物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经费、人员、物资等方面条件保障,加强对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和效果评价。各地中小学、博物馆等要强化博物馆教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博物馆教育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中国旅游报首席记者 王洋)

意见全文: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

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物局: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提出以下意见:一、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

(一)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各地博物馆要坚持“展教并重”,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动员馆内策展、文保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定期组织馆长讲解、专家导赏。各地文物部门要指导博物馆设计适合进校园、下基层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利用青少年之家、乡村少年宫等,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博物馆展示教育活动,便利博物馆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有效利用博物馆学习。

(二)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会同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应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

(三)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将推动博物馆青少年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联合发布全国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资源地图,有效衔接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需求。各地教育和文物部门要加强协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扩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二、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

(四)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博物馆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根据博物馆环境、藏品、展览等,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要制作博物馆手册、导览图、辅助读物、口袋书、动漫等,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完备博物馆学习模式,增强博物馆学习效果。

(五)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加强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博物馆研学活动要注重分龄设计,小学阶段要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让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和有关背景;初中阶段要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高中阶段要体现探索性和研究性,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和深入思考。

(六)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要注重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休息日等时段,组织、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学习。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加强馆内教育项目和“博物馆进校园”项目的设计研发和组织实施,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

三、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七)推进馆校合作共建。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联系,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要做好与学校的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建立学生活动体验、学习效果评估、服务满意度评价等跟踪反馈机制,共同构建常态化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工作机制。

(八)加强师资联合培养。各地教育、文物部门要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通过教师研习、双师课堂、短期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加强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使博物馆教育人员了解学校教学内容,中小学教师了解博物馆教育资源构成。要将博物馆教育相关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支持高等学校发展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相关方向的人才培养,及时满足博物馆教育人才需求。

(九)强化优秀项目示范引领。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将加强对文博单位中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鼓励省级教育部门和文物部门加强联动,共同认定一批省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单位,推介一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推介活动,鼓励各地中小学校和博物馆联合开展“六个一”活动,围绕一个中小学教育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教育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建立一个优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托马斯教育于2020年11月06日10:00整,正式被龙里县海山博物馆授权为“播音主持——小小解说员少儿研学基地”,这也是龙里县乃至黔南州建立的首家馆校合作,本次合作不仅增长儿童的见识、拓宽儿童的视野,也让更多的儿童深入到博物馆中,从博物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龙里县海山展览馆是集盘韵、筛色瓷绘、瓷艺春秋、博艺寻源等多种类展品为一体的展览群馆,从藏品中去了解时代无尽的智慧,明志中国五千年不竭的文化源泉。

本次授权合作也是黔南州首家“馆校“合作

左图为:油画大草原董事长 张总右图为:托马斯教育负责人 白雪静

在会谈中,海山博物馆负责人田老师指出:本次馆校合作对龙里县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瑰宝宣传起了助推作用,也会把托马斯教育入驻博物馆的日期载入史册,因为这是龙里县首家“馆校合作”基地,值得珍藏!

托马斯教育的负责人白老师也明确表态:非常珍惜这次馆校合作的机会,一定不会辜负田老师的希望,我们会带着更多的学生们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传承中国的文明,体味文化的璀璨,让学生们从小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近身边的博物馆

在2019年08月23日,贵阳晚报也曾报道“海山博物馆”,以下内容摘自《贵阳晚报》:

“五湖四海情一桌,平等自由妙出奇;沉思冥想赋牌中,碰扛摸胡展技巧;三十河东三十西,缘在东南西北风”。8月20日,位于龙里县油画大草原景区的海山艺术展览馆开馆,展览馆著名收藏家海山先生的解说,让大家明白了中国古代竹背麻将的璀璨文化。

海山艺术展览馆是由龙里县政协从山东威海引进的旅游产业项目,由国内著名收藏家海山先生在油画大草原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展览馆群,包括博艺寻源、筛色瓷绘、瓷艺春秋、盘韵四个馆,分别展出中国古代竹背麻将、刷花瓷器、瓷绘艺术、古代瓷盘等近千件作品。

展览馆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龙里县旅游景区旅游业态,对提升龙里旅游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品位,起到助推作用。海山先生表示,展览馆群的建设,无论从展馆的集群性,还是从品种的独特性、藏品的精贵性,都创造了贵州的多项第一。

“我们选择在龙里建设艺术展馆,主要得益于龙里县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视,企业对文化旅游的支持,加上这里紧邻贵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人流量大。这些艺术品放在龙里,更能发挥作品的自身价值。”海山先生表示。

博物馆精彩无限,让我们一饱眼福吧!

授权活动结束后,海山博物馆和托马斯教育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