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对话》: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青年报 | 2021-06-25 17:13

这本书是美国学者毕森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见闻与记录。

6月23日下午,“征程万里 见证初心——《1937,延安对话》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出版集团举行。这本书是美国学者毕森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见闻与记录。

托马斯·亚瑟·毕森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曾于1924年至1928年期间来到中国,先后在安徽省怀远县一所中学和燕京大学执教。 1937年6月卢沟桥事变前夕,在斯诺的帮助下,毕森悄悄奔赴延安。

在一路艰辛中,毕森亲眼见证了当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现实与革命圣地的烽火岁月,并在历经坎坷抵达延安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袖。他将这些见闻与采访用铅笔写在两个笔记本上,在真实记录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理想和奋斗实践的同时,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作的艰苦努力,开启了视野,解开了谜团。

毕森在笔记上写道:“延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胸中,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那个环境里,个人私欲必须向崇高的理念折腰。为了共同的事业,人人平等,官兵一致,齐心协力,顽强奋斗,大家分享着这种精神追求所带来的充实感……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会顽强不屈地奋斗着、坚持着,要把这种精神推广到整个中国。”

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同时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共产党人的精神魅力和坚定信念所折服,毕森从一名笃信上帝的传教士,转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除了文字记录之外,毕森一行人还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有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有延安根据地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捕捉到许多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风采。

80多年以来,这些笔记和照片仅于1973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版过英文版,之后再未出版。本次是这些笔记首次在中国出版中文单行本。为了确保《1937,延安对话》一书的严谨性,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多次对稿件进行校对、加注以及联系译者对细节进行修改,还将书稿送给有关专家审定了党史事实。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在发言中说:“《1937,延安对话》是一本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好书,是我党在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是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表示,一个外国学者,80多年前来到延安,如此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延安根据地早期的革命,留下了这些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他向世界宣示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先锋队的作用,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世界守护和平正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