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丨精益求精 精准”拆弹”——贵州省人民医院儿外科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手术
半年前,家住贵州省纳雍县的10岁小女孩曦曦不明原因出现间歇性头痛,当时曦曦父母并未给与足够重视。6月底,曦曦出现腹痛且头痛加重,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后行头颅CT提示右侧枕叶脑出血,且测量血压时发现曦曦的血压高达217/133mmHg,考虑为高血压所致颅内出血。因病情危重,曦曦入住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右侧枕叶脑出血
小小年纪的曦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血压呢?经了解,曦曦的母亲也于二十多年前曾因后腹膜肿瘤出现高血压而进行治疗。找到线索后经进一步完善检查,终于发现“元凶”--右侧肾上腺区占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CT显示,曦曦的右侧肾上腺区有一大小约苹果大小包块,与肝右叶分界不清,邻近肝实质及门静脉右支受压变形,邻近下腔静脉受压。
右侧肾上腺区占位,嗜铬细胞瘤
据省医儿外科安妮妮主任介绍: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的一类肿瘤,嗜铬细胞瘤能够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与血液接触会引起血管收缩,造成人体血压升高,它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有的一次发作就可以造成严重的脑出血、心脏衰竭、心律失常或高血压危象等凶险并发症。而曦曦就是因为右侧肾上腺的这颗“炸弹”,导致血压急剧增高,从而出现脑出血,病情危重且复杂。
经过长达近一个月的抢救及精心治疗,曦曦的颅内出血及高血压终于得到暂时控制,但右侧肾上腺的“炸弹”仍在,仍可能随时出现急剧的血压波动而危及生命,对曦曦进行手术,拆除体内的“炸弹”刻不容缓。经会诊后将曦曦转入儿外科治疗,并立即邀请泌尿外科、儿童内分泌、影像科、介入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一起就曦曦的病情进行深入讨论,制定了最优的“拆弹”方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右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3D打印显示该“炸弹”与右肾、肝脏、下腔静脉关系紧密,拆弹难度及风险极大。
经术前周密准备,排除手术禁忌,血库充分备血,并充分与曦曦家属沟通,得到家属支持后,7月26日上午,由省医泌尿外科罗光恒、儿外科安妮妮、麻醉科刚绍鹏主任及手术室护理团队共同协作,为曦曦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嗜铬细胞瘤切除。与术前预估的情况类似,手术难度极大,肿瘤血供极为丰富,稍一碰触就渗血,医生仔细耐心、不慌不忙地沿着肿瘤表面分离,凭借着精湛的技术,精准的解剖,将肿瘤一点一点地与周围的腔静脉、主动脉、右肾动脉、肝脏等脏器分离开来。
术中曦曦血压波动剧烈,麻醉师团队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快速调整用药,让血压维持在相对安全范围。经过多团队协作,最终成功将曦曦腹腔内的“炸弹”完整拆除。
据贵州省人民医院儿外科安妮妮主任医生介绍,嗜铬细胞瘤的切除主要风险是造成重要器官、组织结构的损伤、术中大量出血、休克,乃至以失去病人生命为代价。在还没有术前常规应用儿茶酚胺阻断药的年代,嗜铬细胞瘤的死亡率可高达50%。本例患儿术前血压极高且已出现脑出血并发症,术中一旦触碰肿瘤,随时可出现剧烈血压波动而再次出现脑出血等危及情况。患儿肿瘤体积较大,关键是肿瘤与下腔静脉,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粘连紧密。
通过儿外科小儿泌尿团队、泌尿外科团队同麻醉及护理团队通力协作,曦曦术后恢复良好,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儿茶酚胺代谢物水平也下降至正常。据悉,曦曦已于8月8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