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是怎么回事?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09-17 16:33
水作为构成人体的关键物质,在正常成年人的体重中占比达60%至70%。它不仅能维持细胞形态、构建人体内环境,还在调节体液渗透压、酸碱度及电解质平衡,以及稳定体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理作用。
人体每天的水分摄入与排出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保障身体水合状态正常、生理功能稳定的基础。一旦饮水过少或过多,就会打破水平衡与渗透压平衡,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图片由AI生成)
人体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便是电解质。这些体液广泛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按所在区域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维持这两种体液间的电解质平衡与渗透压平衡,对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护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电解质紊乱,会给机体健康带来诸多危害。比如,当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时,细胞会持续吸收水分,超出细胞膜的伸缩极限后就会破裂;若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更高,细胞则会失水皱缩。
不同离子代谢紊乱引发的症状也不同:钠代谢紊乱会导致乏力、烦躁、肌肉酸痛;钾代谢紊乱会出现表情淡漠、肌肉无力、口渴恶心;钙代谢紊乱会有反应迟钝、情感淡漠、手足抽搐等情况。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1]刘潇潇.补充电解质需科学合理[J].食品界,2023(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