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变“咫尺”!遵义推动“跨省通办”落地见效
2020年7月23日,遵义市桐梓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与浙江省玉环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QQ视频连线,为桐梓籍浙江玉环务工人员徐火方办理新生儿入户和新生儿参保,完成了全省第一例“跨省通办”事项。
今年6月18日,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正式启动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取消跨省市迁移需要纸质迁移证和准签证流程,原户籍为习水县的曹女士在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港城园派出所拿到了重庆户口簿。
7月27日,四川省老来少户外拓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程明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领到了刚申办的遵义赤水市分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赤水市与龙马潭区建立“跨省通办”便民政务服务关系以来,该区发出的第一张贵州遵义的企业营业执照。
9月1日起,公安部在全国218个城市推行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跨省通办”,遵义市作为试点城市同步推行。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实施后,车辆交易登记一地即可办结,买卖车辆无需两地往返。
如今,群众办理户口迁移实现了“就近办、一地办”,医保卡可异地实时结算,办理结婚证、准生证等事项不必再辗转回到户籍所在地,退休人员住房公积金可异地提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设立、变更、注销不再受住所地或者登记地限制……越来越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正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便利。
“跨省通办”朋友圈不断壮大
去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探索推进“跨省通办”,实现周边省份群众办事就近办理、异地办理、区域联办、一次办成。以此为契机,桐梓县主动与浙江省玉环市、重庆市綦江区对接沟通,达成政务服务战略协议,梳理“跨省通办”事项清单,针对群众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出了第一批35项“跨省通办”事项。
自桐梓县办理贵州省第一例“跨省通办”事项以来,遵义市各县(市、区)立足实际,打破地域界限,积极与毗邻县(区)、劳务输出地、东西部对口帮扶地等沟通协调,与更多省市“牵手”,签署“跨省通办”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打通业务通道、加快数据共享,采取点对点、网络视频、资料邮寄等方式积极开展“跨省通办”。
今年1月22日,遵义市本级加入了昆明市牵头推进的九省十七地“云上办”“跨省通办”联盟。
年初,赤水市与云南、四川等13个省24个市(州)74个县(区)建立了“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联盟。
4月22日,正安县与重庆市南川区实现87项“跨省通办”业务签约,黔渝两地政务服务合作进一步深化。
7月9日,遵义市红花岗区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举行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云签约仪式,结成“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月30日,习水县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政务服务中心举行“跨省通办”合作云签约仪式,正式开展异地办理业务合作……
“跨省通办”朋友圈的不断壮大升级,不仅提升了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企业和群众直接跨省办理异地业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让企业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与实惠,更为推动遵义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市、县两级与171个地区开展了通办交流合作,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78份,逐步拓展的“跨省通办”朋友圈赢得了群众点赞。
“通办”清单持续增项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社会保障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今年年初,遵义市印发了《遵义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方案》,对遵义市“跨省通办”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进行了具体明确。在清晰的政策指引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步伐再次提速。
3月2日,习水县与重庆市江津区、四川省古蔺县分别实现71个事项、84个事项“跨省通办”。
4月21日,桐梓县与重庆市南川区就一手房和二手房登记查询、医保缴费基数查询和医保关系转入转出、公司设立登记和分公司设立登记等共计87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凤冈县在4月实现与浙江省玉环市第一批57个事项“跨省通办”,两地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综合窗口,逐步实现更多事项“跨省通办”。
截至目前,遵义全市共设置“跨省通办”窗口84个,安排窗口人员105人,纳入“跨省通办”事项1825项,已办理“跨省通办”事项7974件,切实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来回跑、花费高的问题。
一张张不断扩容的“通办”清单让“跨省通办”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不仅便利了百姓的生活,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推进“跨省通办”过程中,遵义市各地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梳理“通办笺”,围绕公安、市场监管、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等民生领域,摸清服务对象的办事需求,全面梳理群众关注率高、办事频率高和优化营商环境事项清单,并及时对外公布。如在与劳务输入地开展“跨省通办”合作时,将外出务工人员急需的户籍、社保、医保、教育等事项作为高频事项;在与毗邻县区开展合作时,将企业需求事项纳入事项清单,目前全市共梳理公布“跨省通办”事项1825项。
此外,为提升“跨省通办”事项的标准化程度,确立“标准线”,统一规范申请材料、审查要点、办理流程和办事时限,对“通办事项”各审批环节中的重复材料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一张材料清单”;对涉及办理流程进行关联性识别和集成,形成“一个总流程”;对各环节申请表进行合并,形成“一次申请表”。同时,聚焦审查环节和操作细节,编制业务操作手册,实行标准化审查、规范化办理。并印制简化版的办事指南在现场摆放,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布,让企业群众按标准准备,异地窗口照单收件,不断升级“通办”体验。目前全市共梳理规范874个“跨省通办”办事指南,实行标准化审查、规范化办理,让群众一看就懂,工作人员一学就会。
办理“提速” 服务“延伸”
去年10月13日,赤水市公安局政务窗口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成功为远在上海的陈友良办理了户口簿换领业务,并通过邮政快递免费为其邮寄户口簿至上海,原本需本人从上海返回赤水才能办理的事项,让他在上海零费用且足不出户就完成办理,为其节省了时间和往返路费。
为了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更方便、更快捷,遵义市不仅以机制建设为引领保障“跨省通办”推进,还以政府名义对联办事项进行区域授权,明确双方区域内结果互认,异地办理结果共享,纳入监管;建立两地政务服务联办、沟通协调、咨询投诉处理以及业务培训、挂职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人员互聘机制,发放聘书,互聘人员开展异地通办;将通办工作纳入大厅绩效考核,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满满。
与此同时,遵义市还充分利用贵州政务服务网“跨省通办”平台,在窗口配备高拍仪、摄像头、耳麦等硬件设备,采用视频连线审查办理、免费邮寄证照的模式,开展联办事项的咨询、收件、审查、结果送达。窗口与窗口之间开展异地视频会商收件,实现“跨省通办”全过程记录、点对点视频对话、视频核验,全程实现“零排队、不见面”,网上“秒批”“即办”,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来回跑、花费高的问题,凭借信息手段,为申请人异地办事提供了新路径,办出了“加速度”。
速度提升,触角延伸。
2月27日,桐梓县顺利完成县、镇、村三级“浙江省玉环市流动人口积分计划生育情况证明”业务,突破了异地办理层级障碍,实现了线上线下“三级”互联互通、协同办理模式。6月21日,桐梓县与重庆万盛经开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将政务服务再延伸,开启了省、市、县、乡(镇)四级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协同办理新模式。自开通“跨省通办”以来,桐梓县不断开拓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流动人口、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切实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来回跑、花费高的问题,打破了异地“数据烟囱”、最后一公里“信息孤岛”的瓶颈,全面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跨省通办”的有效开展彻底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地跑”“折返跑”现象,不仅便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未来,遵义市“跨省通办”合作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异地通办的清单也将进一步扩容,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让异地事项办理真正实现从“能办”到“办好、办快、办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