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桌·大美育——全国中小学舞蹈美育创新实践研讨会成功举办

文体旅事业部 | 2025-11-28 09:51

2025年11月26日,首届中小学课桌舞教程培训暨全国中小学舞蹈美育创新实践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学院演播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汇聚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围绕专业发展趋势、实践创新路径、跨界融合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

合影

研讨会上半场主要围绕中小学舞蹈美育的教学实践创新来展开。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舞蹈项目负责教师、石油分校银帆舞蹈团负责人胡皓顺然坚持润心与审美、过程与成果等四大统一,以师生共创、采风融合等方式,将育人目标贯穿创作;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舞蹈高级教师张烨基于艺术通感与学科关联性,提出舞蹈跨学科教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初中舞蹈教师、校舞蹈组组长、初中舞蹈团负责人王一清依托课桌舞教材细化资源,实践成效良好,未来将设计课程与活动一体方案,聚焦学生参与体验;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民族中学教师杨淦桐将非遗安顺地戏融入课桌舞,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申请区级课题探索实践;贵阳一中舞蹈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贵阳市骨干教师张军提出三点期许,盼强化教师归属感、优化师范学情研究、拓宽舞蹈受众,推动美育常态化浸润;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科科长张惠作为上半场评议人对以上进行点评,他指出贵州舞蹈美育校际差距大,建议推动资源均衡共享、重视文化传承与原创主题,坚持方法与热爱。

胡皓顺然老师发言

张烨老师发言

王一清老师发言

杨淦桐老师发言

张军老师发言

张惠老师点评

下半场主要围绕师范院校主导的舞蹈美育协同育人与体系建设。艺术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帅倡导生态化美育理念,搭建三方协作机制,强调师范院校在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等方面的责任;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陈鸿的核心主旨是以师范院校为引领、舞蹈为媒介,双向赋能国内基础教育融合与海外华人后代文化传承;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赵玺昌分享师范引领下服务地方中小学的实践,通过课程供给、师资培训结合地域文化,解决美育资源匮乏问题;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朱凤玲以新课标为纲,打造品牌项目,联动多学科挖掘非遗、创编古诗词歌舞,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计划建设数字化平台;副教授,学科教学(音乐)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屈维指出要构建闭环教学体系,分学期开展舞蹈教学与编创,融入教法、纳入考核,组织乡村实践;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校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夏纳·农布七林老师作为下半场评议人进行点评:5位专家从协同育人、文化传承、地方实践、院校联动、师资培养等维度分享经验,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张帅老师发言

陈鸿老师发言

赵玺昌老师发言

朱凤玲老师发言

屈维老师发言

夏纳·农布七林老师点评

本次讲座通过专家们的深度分享,为舞蹈行业从业者、学习者搭建了交流探讨的平台,进一步明晰了行业发展方向与个人成长路径。与会者纷纷表示,将把专家分享的理念与方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专业深耕与创新实践中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下午两点整,在凤凰广场开展了课程汇报,除了上午的专家,到场的嘉宾还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真波,贵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杜宏博,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培培,贵州省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张苏苏,以及云岩区教育系统、乌当区教育系统、各地州高校与中小学代表负责人,此次汇报由肖伟主任主持,陈真波副校长发表致辞,他表示课桌舞打破了传统舞蹈教学对专业场地、技能基础的限制,可覆盖至中小学每一间教室,让舞蹈美育真正惠及全体学生。汇报现场中,小朋友们舒展的姿态既展现出课桌舞的韵律感,也传递出美育活动里的协作与热情。两点三十分,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培培开展讲座,她进一步阐释,优质的课桌舞实践是“内在认知与外在制作统一的多维度创造性事件”:既需要创作者理解青少年的肢体特点、课堂空间的功能属性,也要将美育目标、文化元素融入动作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桌阵地”中,实现肢体表达、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的同步提升。后由云南师范大学教师常虹、周历黔南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周历、益阳市南县五小教育集团竺萱围绕课桌舞实践的感悟与收获进行了交流总结,她们一致认为,课桌舞的“小”是形式,“大”是价值,未来会继续细化教学资源、设计更贴合学生特点的课程,让这一形式真正成为校园美育的常态化实践。

汇报现场

肖伟主任汇报主持

陈真波副校长致辞

田培培专家讲座

三名一线教师分享交流

文/一审一校:肖伟

二审二校:荆彦超

三审三校:马关辉

图/音乐 舞蹈学院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