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经常胃寒、胃疼、腹胀、腹泻…试试这几招,有用!
不少人一到夏天,就常感到胃部不适,胃寒、隐痛、腹胀、怕冷,有的还会腹泻……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脾胃虚寒,脾阳不足。
指 导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黔专家团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面对炎炎夏日,人们有了空调、冰箱等“避暑神器”,吹空调纳凉,吃冷饮无度,时间长了易中气内虚,风寒趁虚侵袭导致疾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较重,容易湿热困脾,从而阻碍脾的运化功能,体内的湿热也会越聚越多,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不想吃东西,还容易拉肚子。许多本来就胃肠不好的朋友,以及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一到夏季就容易犯病,或病情加重。
一、什么因素导致夏季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
1.高温影响
如果没有做好降温措施,经常受到高温的影响,导致体温调节受到影响,或身体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都可能会诱发肠胃道不适症状出现,如胃疼、腹胀、恶心、腹泻、肠胃炎等,甚至可能会频繁出现。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应该做好防暑措施,避免经常到高温的户外进行活动,预防中暑和高温引发的胃肠道不适。
2.饮食不当
高温环境下食物比较容易变质,当食物受到高温破坏后细菌大量滋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变质的情况。如果进食了不新鲜、变质的食物,肠胃道功能紊乱就可能会引发肠炎。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应该注意食物的保鲜,平时食材购买之后应该放入冰箱,预防食物变质,避免进食变质食物出现肠胃道功能下降的情况。
3.过度吹空调
部分人在夏季经常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虽然可以感觉到凉爽,且体温也能得到调节,但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身体容易适应不良,尤其是长期处于空调房中,空调寒气容易诱发肠胃不适,因此夏季容易频繁出现肠胃炎。当到了炎热的夏季,空调的使用也要合理得当。
4.经常吃冷饮
在炎热的夏季经常会口渴,而且感觉闷热,部分人就喜欢吃各种各样的冷饮,想要达到解渴、降温的效果。但身体受到这些寒冷饮品的刺激后,可能会出现肠胃道功能下降的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肠炎。
二、夏季胃寒属于中医哪些证型?
胃寒是胃炎的一种症状,是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如胃脘痛。现代医学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黏膜脱垂等疾患多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中医辨证主要属于:
1.胃虚寒(胃阳虚)
证候: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辨治原则:温中健胃。
主方:理中汤加减。亦可以用小建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加减。
方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2.胃实寒
证候: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沉紧。
辨治原则:温胃散寒止痛。
主方:厚朴温中汤加减。
方药:厚朴、陈皮、甘草、木香、干姜、茯苓、草豆蔻。
三、夏季胃寒生活起居
防寒气
体质虚弱人群夏季饮食不要过度贪凉,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无论是空调还是电扇使用时,应有所节制,温度不应过低,最好将其控制在26度左右,而且不能直吹头部。平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防湿气
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在阴雨天要注意关闭门窗,天晴后及时开窗通风。室内湿度太大,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合理饮食,少吃多脂肪、热量高的食物。外出时要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养阳气
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贪凉,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夏季肠道感染病高发,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在外用餐;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锻炼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不妨选择打八段锦。
四、夏季胃寒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如热量摄入不足,可用干稀搭配的加餐办法补充。
2.减少不良刺激。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温和食谱,除去对胃肠黏膜产生不良刺激的因素,创造黏膜修复的条件。食物要细、碎、软、烂。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烩与煨等。
3.注意酸碱平衡。胃酸过多时,可适当用牛奶、豆浆或带碱的馒头干以中和胃酸。
4.戒烟酒。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以及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因此若有吸烟史应戒烟或少吸烟。
五、夏季胃寒食疗调理
脾胃虚寒者
[ 胡萝卜大米粥 ]
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 芡实茯苓粥 ]
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祛湿
[ 红豆薏仁粥 ]
赤小豆、薏米、冰糖、水适量。薏仁米和赤小豆都是不易煮烂的食物,因此,熬粥最好提前浸泡两到三个小时。浸泡过后,把赤小豆和薏仁米同时放进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1个小时左右。
解暑
[ 绿豆百合汤 ]
绿豆、百合、冰糖、水适量。绿豆提前浸泡备用,熬煮时放入绿豆、百合烧开转中火煮半小时,煮至绿豆开花加入适量冰糖煮两分钟即可。
健脾
[ 山药莲子粥 ]
淮山药、莲子、粳米、白糖、水适量。莲子、淮山药、粳米洗净浸透,莲子去芯。锅中放入莲子、淮山、粳米,加入适量水,熬煮一个半小时,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黔专家
戴路明
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徐景藩工作室成员,江苏省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岐黄学者沈洪教授。
擅 长
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戴路明
7月16日(周二)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
来源: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黔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