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防治孩子呼吸道感染疾病,北京儿童医院中医专家这么建议
近期,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很多孩子感觉“病没完全好就又病了”,反复咳嗽、咽部不适甚至发热等。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抗病能力弱,易受各种病邪侵袭,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还要重视瘥后防复。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应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有哪些家长在家就能用的方法。
呼吸道感染疾病,做好这些“未病先防”
在平时,家长要重视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帮助孩子做好疾病预防:
一是饮食调护。小儿脾常不足,相对成人来说,脾胃运化功能不完善,提醒家长们平时注意调理孩子的脾胃功能,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煎炸、甜腻等肥甘厚味的食物,保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二是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对四时之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很重要。
三是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每遇气候变化、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时,及时调整衣物,不过度保暖或受风寒。
四是情志调整。保持孩子心情舒畅,情绪平和。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抗病能力提升。
五是规律作息,保证休息。尽量避免孩子熬夜、带病上学、劳累等。
六是注意通风,保持清洁。孩子和家长都应少去人员密集处,注意必要时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平日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保持身体机能稳定,增强体质和抵抗力。生活中,经常有家长朋友询问是否有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食疗方,我们为大家推荐一款药食同源的代茶饮。
预防食疗方:芦根菊花山楂煮水代茶饮
材料:芦根15克、菊花6克、山楂6克。
芦根可养阴清肺,菊花可清热解毒,山楂可消食健脾。这三种食材用500毫升-1000毫升水煮,温服。如果孩子觉得味道不好,可适当加糖。三种食材的克数为推荐用量,也可按需搭配。
小贴士:这个代茶饮尤其适用舌苔厚腻、口气重的孩子。大便稀溏的孩子不建议服用。
预防孩子呼吸道疾病反复,不着急进补,
注意休息很关键!
门诊中,不少家长说,孩子呼吸道感染刚好,不知道为什么又生病了。除了“未病先防”外,“瘥后防复”也是中医的优势之一。预防呼吸道疾病反复,我们重点强调三点:
一、不急于进补,护好脾胃。
门诊中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生病太虚弱,需要好好补补,即使孩子没有胃口,也要进食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甚至是一些成人的补品。在中医看来,孩子在患病期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这种“热病强食”的做法会增加孩子的胃肠功能负担,不但不利于疾病康复,反而容易引起积滞,招致外感,导致孩子症状加重、病程迁延。
中医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孩子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在疾病各阶段及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特别重视脾胃的调护。“里清表自和”。孩子患病后,在保证营养物质、水份摄入的同时,不推荐用不健康食品诱惑孩子吃饭,特别是易产生积滞的食物。
二、注意休息,少去人多、空气不好的场所。
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后,孩子体力下降、抵抗力弱,卫外功能较差,如果不注意休息调养,很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或者反复,并增加合并感染的风险。
三、不急于锻炼,运动要循序渐进。
患儿在疾病恢复期,可能仍有乏力、多汗、食欲差等问题,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不建议刚好就进行跑步、爬山、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孩子病情反复。可以先从晒太阳、散步、做操等轻度运动开始,根据孩子的体力情况、整体状态,慢慢过渡到跑步、打球等运动,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运动强度。
针对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试试这些食疗方
在清淡饮食、保证营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试试以下食疗方,尤其适用于疾病初期、恢复期的孩子。
小贴士:大家在制作时,不必过分拘泥食材数量的多少,以孩子能接受为要。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食疗不能完全替代药物,如患儿病情无好转或持续进展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热、咳嗽、咽干、流涕,中医外治方法帮助您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中医外治疗法安全有效,包括拔罐、艾灸、皮内针、中药敷贴、儿童推拿等,作为辅助治疗有助缓解症状、促进疾病恢复。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几个对症的穴位按摩。
按摩三大注意事项:
🌟 需在环境温暖舒适,孩子安静、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如孩子哭闹、不适、抵触按摩则不宜进行。
🌟 洗净双手,适量涂抹润肤霜,以免损伤孩子皮肤。
🌟 力度适中,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保证动作的频率及力度。按摩过程中应不时询问孩子感受,观察孩子状态神情,以按摩处微微酸胀为宜。
发热:
开天门:自眉心向上推至前发际线正中30-50次
推坎宫:自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
按揉太阳:按揉太阳穴处30-50次
按揉耳后高骨:按揉耳后高骨下凹陷中30-50次
以下视频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咳嗽:
清肺经:自无名指根处上推至指端100-300次
按揉肺俞穴:按揉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0-50次
以下视频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鼻塞流涕:
按揉迎香穴:按揉鼻翼外缘中点的鼻唇沟凹陷中30-50次
推按印堂穴:上下推按两眉头中点处30-50次
以下视频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咽干咽痛:
掐揉少商穴:用指尖掐揉拇指桡侧距指甲角一分处30-50次,边掐揉边嘱孩子吞咽口水
按揉天突穴:按揉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30-50次
以下视频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肌肉酸痛:
按揉风池穴:按揉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30-50次
推天柱骨:自颈后发际正中推向大椎穴,100-300次
以下视频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部分恢复期患儿存在持续低热、干咳少痰、手足心热、自汗盗汗,或纳食欠佳、乏力、大便偏干或稀溏等症状,表现为气阴不足、余邪尚存或肺脾气虚、反复感邪之证,此时配合中药予以养阴益气、补肺健脾、清除余邪。可以起到恢复生机,促进病情康复的作用。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中医门诊就诊,通过中医药及时干预、中西医协同治疗,帮助呼吸道感染患儿改善体质,减少病情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