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洞厅里的不明生物是眼熟的它
苗厅这个浩大的地下世界
充满了各种未知
也带给我们满满的意外和惊喜
此次紫云苗厅之行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呢?
(洞穴蚰蜒)
(洞穴蟋蟀)
延伸阅读:
苗厅的形成——关于苗厅的形成,地质学家这样解释:首先是大气降水沿岩石孔隙、裂隙、层面等渗入岩体,并对岩体进行溶蚀、扩大形成地下空洞。随着空洞的逐渐扩大,水流汇集到洞中形成地下溪流或地下河。地下河形成后,在重力崩塌作用、地下河的溶蚀作用、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的共同配合下,使洞腔进一步地扩大。慢慢地,狭窄的洞道逐步扩展为宽大的洞厅。随着洞厅的不断"生长",顶层的岩石越来越薄,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垮塌形成"天坑"。
苗厅"擎天柱"——"擎天柱"是一根高达45 米的钟乳石柱。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钟乳石每年平均增长0.13 毫米。快速增长的钟乳石的水溶液中往往富含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并且流动很快,这种钟乳石每年可以增长3 毫米。
根据苗厅的情况推断,这里钟乳石的生长速度约是每100 年生长11 毫米,要形成45 米高的钟乳石,至少需要45 万年。
钻石大厅:
钻石大厅面积约600 平方米,在洞厅的中心,有连片的钟乳石群。在头灯的照耀下,这些钟乳石闪闪发亮,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这些闪光点是亮晶方解石,是碳酸盐岩结构组分之一,它们是直径为0.01 毫米(即10 微米)或更大的方解石晶粒,只作为异化颗粒的胶结物出现于碳酸盐岩中。这些异化颗粒下沉到水盆地底部以后,由碳酸钙过于饱和的粒间水沉淀结晶成为亮晶方解石。
素材提供:G+TV极限贵州
延伸内容提供:G+TV极限贵州 周元杰
视频:唐实 杨霄 刘浪